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和细菌耐药性检测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敏感、中介、耐药、SDD和不敏感的概念。•熟悉:药敏试验的目的和适应证;常用抗菌药物;药敏试验用药的选择;药敏试验用药的分组;细菌的耐药机制。•了解:抗菌药物药效动力学评价的其他试验;最小防突变浓度;抗菌药的PK/PD理论和抗菌药物敏感折点的建立;细菌耐药基因的检测。第一节概述一、药敏试验的目的和适应证(一)目的1.指导临床医师合理选择抗生素。2.预测抗菌药物治疗的效果。3.监测耐药性,分析耐药菌变迁,掌握耐药菌感染流行病学,控制和预防耐药菌感染的发生和流行(院内和院外感染)。一、药敏试验的目的和适应证(二)适应证1.当某些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的药敏特点不能从其种属特征上了解时,或其药敏结果易变时,这些菌的临床分离株才必须进行药敏试验,如葡萄球菌、肠杆菌科的细菌、非发酵菌等。2.下述不必做药敏试验(1)自标本中分离出多种细菌,可能来自环境或正常菌群的污染。(2)对某抗菌药物高度敏感而从未见耐药报告的致病菌。(3)正常寄生部位的条件致病菌和非致病菌。(一)药敏试验的目的和适应证二、药敏试验常用抗菌药物的选择与分组(一)常用抗菌药物β-内酰胺类、糖肽类、氨基苷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磺胺类、甲氧苄氨嘧啶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lactams)系指化学结构中具有β-内酰胺环的一大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与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和单环类,以及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舒巴坦和三唑巴坦)的复方制剂等。抗菌机制是抑制细菌的细胞壁合成。•此类抗生素具有杀菌活性强、毒性低、适应证广及临床疗效好的优点。二、药敏试验常用抗菌药物的选择与分组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的基本结构二、药敏试验常用抗菌药物的选择与分组(二)抗菌药物的选择原则1.致病菌的固有耐药特点革兰氏阴性杆菌对万古霉素均耐药。革兰氏阳性球菌对氨曲南固有耐药。2.本地流行株的耐药谱和耐药趋势二、药敏试验常用抗菌药物的选择与分组3.药物的活性和毒性4.药物的价格和供应情况5.代表药物的正确选择相同类别的抗菌药物,对常见致病菌具有相似的作用机制,可选一个作为代表药物。二、药敏试验常用抗菌药物的选择与分组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均参考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学会(CLSI)推荐的对各类细菌进行常规药敏试验和报告时的选药指南。二、药敏试验常用抗菌药物的选择与分组CLSI推荐的选药标准CLSI推荐的选药标准(三)药敏试验用抗菌药物的分组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委员会(CLSI)将抗菌药物的选择分成A、B、C和U组。1.A组,为常规药敏试验的首选药物,其结果应常规报告。2.B组,包含一些临床上重要的特别针对医院感染的药物,也可以作为首选药物,但只是选择性地报告给临床。A组同类药物耐药时,可选择性地报告B组中的一些结果。二、药敏试验常用抗菌药物的选择与分组3.C组,为一些替代性或补充性的抗菌药物。4.U组,包含某些仅用于治疗泌尿道感染的抗菌药物(如呋喃妥因和喹诺酮类)。二、药敏试验常用抗菌药物的选择与分组三、药物试验结果的表示及其临床意义(一)敏感(Susceptible,S)指当使用常规推荐剂量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时,该抗菌药物在患者感染部位通常所能达到的浓度可抑制该感染菌的生长。三、药物试验结果的表示及其临床意义三、药物试验结果的表示及其临床意义(三)中介(Intermediate,I)有几种不同含义:1.抗菌药物对感染菌的MIC接近该药在血液和组织中的浓度,感染菌的临床应答率可能低于敏感菌。2.据药代动力学分析,若某药在某些感染部位被生理性浓缩,则中介意味着该药治疗该部位的感染可能有效。(喹诺酮类在尿中浓度较高)。反之,则选择其他药物。三、药物试验结果的表示及其临床意义(四)剂量依赖敏感(Susceptible-dosedependent,SSD)指抗菌药对感染菌的MIC接近该药物在血液和组织中的浓度,感染菌的临床应答率可能低于敏感菌;若高剂量使用该药物仍然安全时,高剂量给药可能奏效。主要用于真菌的药敏试验。三、药物试验结果的表示及其临床意义(五)不敏感(Nonsusceptible,S)当新的抗菌素问世时,尚未发现耐药株,早期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