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痰的护理1一、概念及原理二、目的三、适应症四、操作过程五、并发症六、注意事项2吸痰术是利用负压吸引的原理,用导管经口、鼻或人工气道,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清除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种方法3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肺不张、窒息等并发症发生4危重、昏迷、老年、全麻未醒、大手术后和胸部创伤等,呼吸道被呕吐物,分泌物阻塞而出现各种呼吸困难症状以及各种原因不能有效咳嗽的病人。5吸痰的方式密闭式吸痰——机械通气病人减少感染开放式吸痰膨肺吸痰——减少肺不张6机械通气患者吸痰由于人工呼吸道的建立,会厌暂时失去作用,咳嗽反射减弱,加上镇静剂、肌松剂等药物的使用,导致患者咳痰能力下降或丧失,不能及时排除呼吸道分泌物而聚集于呼吸道内,从而诱发肺部感染,严重者发生窒息而危及生命7因此,吸痰是护理机械通气患者的主要技术操作,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适当肺泡通气及气体交换功能、降低肺部感染的关键8操作前的准备核对:医嘱患者的床号与姓名评估患者:(1)病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痰液的量和粘稠的情况。9操作前的准备(2)评估气道:1、听诊气道内有明显的大水泡音2、听诊呼吸音粗糙3、患者有无呼吸困难和发绀,有无痰鸣音,PaO2(动脉血氧分压)、SPO2(血氧饱和度)降低104、不能有效自主咳嗽5、气道内可见分泌物6、急性呼吸窘迫、可疑胃内容物或上呼吸道分泌物的吸入注意——痰液的多少决定吸痰的时间和次数。11操作前的准备告知:1、吸痰的目的和步骤2、操作中可能出现的不适合风险,取得合作12操作前的准备护士准备:洗手,戴口罩13准备用物1、纱布数块2、生理盐水500ml一瓶3、压舌板、治疗碗、听诊器、手电必要时用开口器14准备用物吸痰管的选择粗细:成人和儿童吸痰管不超过气管导管内径的50%,婴儿不超过70%透明软硬度:柔软性好的硅胶管长度151617181920吸痰器负压选择使用尽可能低而有效的负压成人40-53.3kpa(300-400mmHg)小儿33-40kpa(250-300mmHg)患者吸痰前后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21一、实施二、操作后2223实施1、打开吸痰盘的各种盒盖2、撕开吸痰管开口3、戴手套4、取下吸痰连接管,连接吸痰管5、打开负压试吸力,湿润导管注意:无菌操作的原则,避免手套污染和吸痰管的污染24实施1、插管:进管时阻断负压(侧孔法和反折法)经口插管深度为14-16cm经鼻腔插管深度为22-25cm经气管套管深度为10-20cm经气管导管深度为10-35cm25实施2、吸痰:插管至合适的深度,开放负压,左右旋转,向外退出,吸净痰液如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应先吸气管,再吸口、鼻腔,吸痰罐要严格分开使用,吸口鼻后的管不能吸气管如机械通气的患者吸痰前后给予100%的氧气吸入两分钟。3、肺部听诊:湿罗音有无减少或消失26整理1、冲洗吸痰管及连接管,分离吸痰管,丢于感染性垃圾袋桶内。2、脱下手套3、关闭吸引器4、擦净口鼻分泌物5、整理用物6、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7、洗手27观察与记录1、观察呼吸是否改善、痰液吸引情况,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面色、Spo2的情况2、记录痰量、性质、颜色281、低氧血症——吸痰前后给予高流量吸氧2、气道损伤——选择合适的吸痰管,操作时动作轻柔3、感染——严格无菌操作294、心律失常——预防及护理:停止吸痰,给予高流量吸氧,一旦发生心脏骤停,立即实施有效的抢救措施5、阻塞性肺不张——预防及处理:选择合适的吸痰管,避免吸痰时间过长6、气道痉挛——预防及处理:立即停止吸痰,给予受体兴奋剂,如沙丁胺醇30(1)吸痰前调节合适负压,检查连接是否正确(2)按照无菌操作原则。每次吸痰更换吸痰管(3)插管动作轻柔,敏捷31(4)吸痰前后应当给予高流量吸氧2min,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秒,如痰液较多,需要再次吸引,应间隔3-5分钟,患者耐受后再进行。(5)吸痰顺序先人工气道再口腔,再鼻腔。各用一根吸痰管32(6)如患者痰黏稠,可以配合翻身扣背、雾化吸入;患者发生缺氧的症状如紫绀、心率下降等症状时,应当立即停止吸痰并给予吸氧(7)观察患者痰液性状、颜色、量,必要时遵医嘱留取痰标本。(8)储液瓶内吸出液应该及时倾倒,不得超过2/3331、教会清醒的患者吸痰时正确配合的方法,向患者及患者家属宣传呼吸道疾病的预防保健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