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金融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创新“伙伴银行”金融服务模式破解小微企业发展难题我区有各类小微企业超8万家,约占全区企业总数的90%,呈现量大面广、灵活多元等特点,但也普遍面临生存成本高、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自2020年入选第二批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以来,我区聚焦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痛点,着力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金融资源缺乏有效配置等突出矛盾。通过整合优势资源力量,我区创新“伙伴银行”金融服务模式,营造了产融良性互动、互利共赢的生态环境,取得了贷款额度、放款户数、审批通过率大幅提升,贷款利率、不良风险率、审批时限明显降低“三升三降”的成效。一、深化“嵌入式+内生性”合作路径,构建全天候“伙伴”模式。一是搭建合作机制。制定我区《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小微产业园“银行伙伴”推进工作方案》等,聚焦打破银企对接盲区,建立银园企对接、信息共享、定期协商三大合作机制。指导园区综合考虑银行机构的差异化服务和业务优势,按照市场化和商业可持续原则,选择3—5家银行机构作为“伙伴银行”,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二是共建服务团队。推动园区、“伙伴银行”联合成立金融服务团队,在园区设立金融便利店、金融服务站等,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和定期协商机制。园区运营机构定期向“伙伴银行”更新入园企业信息、融资需求等,“伙伴银行”及时向园区、企业推送金融惠企政策、信贷产品等信息,助力银园企搭建互通平台,多层次、宽领域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截至目前,各“伙伴园区”已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41场,累计达成意向融资金额11.34亿元。三是创新“伙伴”模式。建立完善互评机制、激励机制、免责机制等,指导银行机构把“伙伴银行”建设纳入分支机构营利性考核指标,设立企业授信户数、授信率等奖励指标,全面落实小微企业授信尽职免责制度等,激发银行机构内生动力。截至目前,全区已有30家小微企业园区与11家银行机构结成“伙伴”关系。11家银行机构为396家小微企业提供共计16亿元的专项授信,为215家小微企业发放贷款10.5亿元。二、搭建“线上+线下”产融服务模式,畅通全链条融资渠道。一是整合平台资源靶向扶持。在全省首创普惠金融服务中心,建成1个中心和5个服务分站,并逐步扩大覆盖范围、优化服务事项、完善服务体系。依托省小微企业园数字化平台,整合“8718”平台、我区“产业大脑”等,通过打通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和社会机构等各方数据壁垒,实现供需精准对接、直达快享。二是创新金融科技精准滴灌。鼓励“伙伴银行”共建园区数字化信息系统,共享数据信息资源,数字化采集相关入园企业生产经营信息和信用管理信息等,提升入园企业授信精准度和风险管控能力。推动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进园区,鼓励银行机构开发线上服务平台以提升其金融服务质效。比如,我市银行上线并推广“波波知了”企业综合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法律、税务、海外拓客、找园区、选科技系统、企业管理、人才招聘等一站式服务与解决方案。三是畅通对接渠道全程培育。把金融服务嵌入小微企业成长生命周期,为广大小微企业和创业者提供包括创业孵化、信贷融资、创投服务、产业对接、辅导培训等在内的多项服务。比如,建设银行我市分行在“伙伴园区”打造了全市首家创业者港湾,已为30余家创业企业投放信贷资金6000余万元,促进初创企业孵化成长。三、拓展“多元化+增值化”金融服务,实现全周期资源配置。一是资源倾斜降门槛。依托区域金融机构集聚优势,强化金融资源投入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加快产品创新。针对科创型小微企业,探索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上线“甬知e贷”等产品;针对制造业企业,不断深化供应链金融,推出“上行e链”“惠抵通”等供应链专属产品。此外,通过引入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设立科技信贷风险池基金、产业引导基金等,加大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截至目前,银行机构已为45家科技企业提供1.09亿元科技贷款,我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为1570家小微企业的42.83亿元贷款提供融资担保服务。二是政策倾斜降成本。引导“伙伴银行”出台倾斜化优惠政策,为合作园区单列信贷计划、优先配置信贷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