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合同犹豫期【篇一:保险合同犹豫期】篇一:犹豫期内解除保险合同如何计算退保金犹豫期内解除保险合同如何计算退保金“”通常情况下,长期人身保险产品都设有犹豫期。犹豫期又叫冷静期是指从投保人收到保单并书面签收之日起10日内的一段时期。在这段时间内,投保人可以仔细考虑所购买的产品是否合适。如果所投保的产品与需求不符,投保人可以解除合同,保险公司会在扣除不超过10元的工本费后退还已交保险费。投保人在犹豫期解除合同的,按照合同约定,保险公司对在犹豫期内发生的事故将不承担保险责任。经典案例:王女士说,2010年7月份,一家保险公司的宣传人员给了她一份宣传材料,说保险合同签完之后,顾客可以获得上海世博会的一套纪“念金币。因为当时带孩子去的,见孩子想要,我便草率同意了,并”且业务人员留下了我的联系方式。王女士说,当时业务人员承诺,保单签完后,还有10天犹豫期,如果在10天犹豫期之内撤掉保险的话,自己不会有任何损失。后来自己按照规定的10天犹豫期内退保了,却莫名其妙少了2万块钱。2010年8月份,王女士决定为自己订购一份2万元的保险外加一份600元的住院险。元旦期间,保险“”公司推出了老客户翻倍的优惠措施,相当于王女士原本10年保险费用支付期变为5年,每年改为支付4万元,当然分红获利也会随之加倍。王女士当时认为还可以,2011年1月2日就去保险公司签下保单。回家考虑了一下,觉得每年拿出4万元有些不合适,1月3日就想改变主意撤掉2万元保险,只保留600“元住院险。当时觉得是在10天犹豫期内做出的决定不会有什么损失,就退险了。不曾想,自己2月底去查工商银行的账单,存折上显示2011年1月27日保险公司划掉保险金2”万元。王女士感觉这事儿很让人费解,后来才知道,当时给业务人员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身份证复印件、工商银行的账号,保险合同签订之后,10天犹豫期一过,保单提交,保险公司就会通过银行自动划掉保险费用。这份合同到底是咋生效的,而且显示在2011年1月27日投保。王女士很纳闷。怀疑自己的签单被人伪造。王女士多次拨打保险公司客服电话,没有得到任何实质性的回应。于是,王女士便亲自找到保险公司,这家保险公司分公司的总经理接待了她。经理以客服在10天“之内没有联系上王女士,默认保单生效为由回复王女士。说我不接电话,我手机一直开机,公司不可能联系不到我本人的。再说实在联系不上,保险公司也应该通过我所在的单位联系到我,确认之后给予”签保。王女士说。王女士称,后来经理回应说是公司的业务员临摹了王女士的笔迹,使得保险单被签生效。但是公司现在已经无法联系到此业务人员。经理承诺,中途退保可以,退还她8000多元的赔偿金,其他差额想通过私下解决以弥补业务人员的过失。后来经理也联系不上了,手机成了空号。王女士想让公司尽快给自己一个说法。2012年3月13日下午2点,记者与王女士就此事联系到保险公司“副总经理,副总经理没有否认公司存在这种伪造保险单的情况,公司上下有自己的分级管理制度,也有相应的奖罚措施,但也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因个人问题造成的工作纰漏,损害了顾客的权益。副总经理承诺,10天之内肯定会将2万元钱全部交还给王女士。篇二:新《保险法》拟设人身保险合同犹豫期互联网保险成大势新《保险法》拟设人身保险合同犹豫期互联网保险成大势10月14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网站公布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的决定(征求意见稿)》,并规定10月14日到11月14日期间,是新《保险法》公开征求意见阶段。目前,现行保险法存在监管执法手段不完善,违法成本过低等现象。这些因素都对保险法提出了修改完善的要求。对此,新公布的征求意见稿都作出了相应规定。其中,保险期间超过一年的人身保险合同,拟设不得少于二十“”日的犹豫期成为新《保险法》最大亮点。业界认为,这项规定有利于维护投保人的利益,抑制保险行业不规范的乱象。为避免投保人解约,保险公司、保险代理人、保险经纪人需要对保险产品进行真实、详细的宣传与说明,保险行业信息透明化前景可期,互联网保险方式有助于推动保险行业向这一方面的转型,因而将在未来大有可为。互联网保险是指保险机构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