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观后感七篇篇一看完电影《第一书记》,我被沈浩的精神感动和敬佩。这部影片之所以被观众理解,是因为它不一样于以往"主旋律"影片的特点,而是透过再现沈浩在小岗村工作6年的点点滴滴,着重挖掘了他内心最真实的想法,重现了他感人的生活细节。没有脸谱化的"高大全"形象,也不是观众印象中的模式化人物,给我们的感觉:沈浩其实就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但普通却不平凡,他用行动实现了自身的价值。这部影片给我们带给了一个全新的价值观,我们的党从诞生到此刻涌现出无数英雄和模范,从张思德、雷锋、焦裕禄到孔繁森……他们都代表着那个时代的价值观,而从沈浩身上却表现了新时代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在我看来沈浩同志和我们身边的同志是何等的相似,沈浩在合肥的省财政厅,是一个有十几年工龄的科级干部,他工作稳定、生活优裕、有房有车,与家人过着幸福的生活。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他放下安逸,前往农村成就一番事业。尽管他在小岗村只有6年时光,但他的作为为何让那些朴实的农民三次按下红手印而深情地挽留。因为沈浩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共产党员,他不愿在机关里平平淡淡地度过为党工作的时光,他到小岗村是因为那里是他的舞台,他在机关无法实现的很多想法在那里能够实现。他并非是要去小岗村做牺牲、做奉献的,而是在那里实现自我价值和理想的追求。6年里,他失去的是家庭的温馨、对孩子学业的帮忙、对老母亲的尽孝,而他得到的是小岗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小岗人的信赖。从某种好处上,对于那些有理想有抱负,但一生却默默奉献在平凡岗位上的人来讲,沈浩是幸运的。当别人把到农村挂职锻炼当作镀金的跳板时,正是他勇于超越传统价值观,把小岗村做为自我人生的平台,用新的价值观实现了对理想的追求。能够说是沈浩改造了小岗村,也是小岗村造就了沈浩。沈浩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对于我们每一个党员如何树立正确的时代价值观是值得去思考和学习的。第1页共10页篇二单位组织观看电影《第一书记》,观看前从同事那里得知影片挺感人,看的过程我也一向在流泪。我不想谈影片反映出的沈浩同志作为第一书记的感人之处,也不谈电影成功之处。我想谈谈电影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的一些问题。首先,作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优秀共产党员,沈浩同志的考核年年基本称职,这反映出单位的考核制度流于形式,选拔干部存在必须问题,起不到激励人才、发现人才的作用。我们就应透过这些现象好好反思一下,怎样创新我们的选人、用人制度,给想干事、能干事的同志一个舞台,给一心为党的同志一个肯定,才能激发出干事业的热情和动力。其次,一句村官的流行话语"不干,不好意思;干一点,意思意思;干好了,啥意思。",反映了一些挂职锻炼的干部的混日子的普遍心态,也反映出这一制度存在的不完善的地方,既然组织上安排,选拔下去挂职锻炼,应当说是要选拔有潜力、有培养前途的干部,也期望透过这样的交流,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至少是为新农村建设带去新的理念。那么他们不管潜力大小,首先就应是实心实意为老百姓办事的人,这样的人也才能一心一意为单位办事。只想个人升迁的人,是不会把单位的事当成事业来做的,这样的干部真能担当重任吗。而我们选人用人的原则也就存在必须的问题,往往用人唯亲,只看表面,不看内里。有的甚至带病提拔,这就更是有问题了。单位内部监督不利,有的人侵吞国有资产、贪污腐败,有的人不敢同丑恶现象作斗争。小岗村存在那么多年的少数人霸占群众财产,几届村支书无法解决就是一个证明。因此我觉得选人用人不仅仅要看工作表现和工作潜力还要看一个人的品德和素养。篇三上周五,党支部组织学校党员观看了电影《第一书记》。这部片子以事实为根据,生动感人的情节向我们描述了安徽凤阳小岗村委书记沈浩同志的感人事迹。小岗村是一个很普通的小村,一百余户人家透过情绪劳作,构成了特有的生活传统,面朝黄土背朝天,他们很辛勤,生活第2页共10页的也很真实,靠自我双手养活自我,一代又一代,日子谈不上富裕,但很安逸,大家对眼前这一切感到很满足。干部提干之前,往往需要到农村镀金,不少官员到小岗村只是走走过场而已,他们的口头禅是“干多了有什么意思,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