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聚氨酯硬泡配方基础交流之组合料配比之设计

聚氨酯硬泡配方基础交流之组合料配比之设计_第1页
聚氨酯硬泡配方基础交流之组合料配比之设计_第2页
聚氨酯硬泡配方基础交流之组合料配比之设计_第3页
最全文档整理聚氨酯硬泡配方基础交流之组合料配比之设计、计算、试验、试料硬泡虽不比软泡、自结皮、弹性体:处处离不开计算却也并不都是漫无目标地试探,个中诀窍想摸出个大概至少要半年。对于身处关键岗位的朋友(比如管配料、检验、产品开发)来说这些都不是难事(有条件)大不了多做试验呗!但对于那些刚涉足这个领域的或者条件不太好的弟兄,难度就忒大;毕竟认知的最佳途径是比对,有几个参照物理解起来省力气多了。知道什么是合适的、正常的已经很不错了,但能解析出为什么是合适的、为什么不正常那就要付出多倍的汗水与心血。前些日子就想把大郎烧饼手艺拿出来献丑,总在最后关头叹息止步:谁不怕出丑呀!本人终究没在学院里研究过硬泡,设计、计算的那一套全是有异于大师著作。好在做过现场工作,现在也想通了:都不干技术活了,要是出了丑还是能弄明白自己为什么技术饭吃不下去了就这一点,值!以上是废话,下面说正事[关于计算]一、硬泡组合料里最需要计算的东西是黑白料比例(重量比)是不是合理,另一个正规的说法好像叫异氰酸指数合理,翻译成土话就是按比例混合的白料和黑料要完全反应完。因此,白料里所有参与跟-NCO 反应的东西都应该考虑在内。理论各组分消耗的-NCO 摩尔量计算如下㈠主料:聚醚、聚酯、硅油(普通硬泡硅油都有羟值,据说是因为加了二甘醇之类的)配方数乘以各自的羟值,然后相加得数 Q51 =Q&56100㈡水:水的配方量 w52 =W+9㈢参与消耗-NCO 的小分子物:配方量为 K,其分子量为 M,官能度为 NKxN53 =(用了两种以上小分子的需要各自计算再相加)MS=S1+S2+S3基础配方所需粗 MDI 份量[(Sx42)-0.30]x1.05(所谓异氰酸指数 1.0)其实以上计算只是一个最基本的消耗量,由于黑白料反应过程复杂,实际-NCO 消耗量肯定不止这个数,比如有三聚催化剂的情况下到底额外消耗了多少-NCO,这个没人说得清楚。另外,聚醚里有水分,偏高 0.1%就好严重的;聚醚羟值也是看人家宣传单的,我见过有聚醚羟值范围跨度 90mgKOH/g,那个计算数出来后只能参考,不能认真![试验设计]之冰箱、冷柜类本组合料体系重要要求及说明1、流动性要好,密度分布尽量均匀。首先要考虑粘度,只有体系粘度小了,初期流动性才会好(主份平均粘度 6000mPa.S 以下,组合料 350mPa.S 以下),其次体系中的钾、钠杂离子要控制在一个低限(20ppm 以内),从而可控制避免三聚反应提前,即:体系粘度过早变大。如果流动性欠佳,发泡料行进...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