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ath疗法的抑制和促进技术马金内容提要关键点的控制反射抑制抗痉挛模式原始反射的利用肢体负重、压缩定位放置和控住翻正平衡反应的引出关键点的控制关键点控制:即治疗师训练中操作身体某些部位,能抑制挛缩和异常姿势反射,也能促通正常姿势反射。近端关键点:胸骨柄中下段,骨盆及肩关节。它们控制躯干、骨盆和肩胛带。远端关键点:手与足。分别控制上肢和下肢和足远端。远端关键点和近端关键点相互配合可控制肢体的运动。关键点的控制左右牵拉患者躯干交替将胸部挺起、下压训练抑制躯干肌痉挛(1)头部①头部的屈曲(前屈):头部前屈使全身屈曲模式占优势,对全身伸展模式起到抑制作用,对屈曲运动起到促通作用。可在仰卧位、坐位、立位体位时进行。通过操作使头部前屈可抑制头后仰;也可抑制患者在起立与步行时发生的髋关节与膝关节的过伸展。(1)头部②头部的伸展:头部伸展可促通全身的伸展模式与伸展运动,抑制全身屈曲模式。可在俯卧位、立位上进行手法操作。坐位上进行此手法操作可能会妨碍髋关节的屈曲。(1)头部③头部回旋:可以破坏全身性屈曲和全身性伸展模式,诱导体轴内回旋和四肢的外展、外旋模式和内收、内旋模式。(2)肩胛带及上肢关键点的调节①肩胛带前伸:可使全身以屈曲占优势,可以抑制头部向后方的过度伸展及全身的伸展模式。也可以诱导上肢伸展状态的向前伸出,可促通肩胛带向前方突出。(2)肩胛带及上肢关键点的调节②肩胛带后缩:使全身以伸展占优势,可以抑制因头部前屈而致的全身性屈曲模式。(2)肩胛带及上肢关键点的调节③上肢水平外展:通过在前臂旋后、肘关节伸展、肩关节外旋位上(手心向上)使上肢水平外展的操作手法,可抑制屈肌痉挛(特别是胸部肌群和颈部屈肌群)。并促通手与手指的自发的伸展,促通下肢的外旋、伸展。(4)骨盆带及下肢关键点的调节主要用于坐位和立位。①骨盆带前倾:坐位:可促通上半身以伸展占优势,下肢以屈曲占优势。立位:可形成身体的前倾姿势和全身性屈曲模式。(3)骨盆带及下肢关键点的调节②下肢伸展位上外旋:可以促通下肢的外展及踝关节的背屈。③足趾背屈:通过手法操作使足趾,特别是2、3、4、5趾背屈时,可抑制下肢的伸肌痉挛,促通踝关节背屈及下肢的外旋、外展。(4)不同肢位上关键点的调节①俯卧位②仰卧位③坐位④膝立位、立位※作业:Bobath疗法的关键点控制。(上网或查阅相关书籍)反射抑制抗痉挛模式(1)躯干抗痉挛模式:(2)上下肢的抗痉挛模式:(3)肩的抗抗痉挛模式应:(4)手的抗痉挛模式:(1)躯干抗痉挛模式由于患侧背部背阔肌的痉挛,常使患侧的躯干短缩,因此躯干的抗痉挛模式是使患侧躯干伸展。通过牵拉患侧躯干使之伸展。(2)上下肢的抗痉挛模式①上肢:使其处于外展、外旋、伸肘、前臂旋后、伸腕或指、拇指外的位置。可对抗上肢的屈曲痉挛模式。②下肢:使其轻度屈髋、屈膝、内收内旋下肢、踝背屈,可对抗下肢的痉挛。(3)肩的抗抗痉挛模式应由于菱形肌、斜方肌尤其是背阔肌、肩胛周围肌肉的痉挛,使肩胛带后缩、下沉,影响肩胛骨的正常活动度。因此肩的抗痉挛模式应为使肩向前、向上。(4)手的抗痉挛模式Bobath式握手:患者双手及上肢同时活动时常用的抗痉挛的模式,或对患者下肢进行训练时,为防止由于联合反应而出现患侧上肢屈曲痉挛。将腕关节、手指伸展、拇指外展,并使之处于负重位。手指的缓慢持续牵拉。利用原始反射改善异常的肌张力反射性的肌肉反应是获得运动控制的最早发育阶段。因此,在训练中可利用反射机制改善异常的肌张力和异常的姿势。(1)利用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2)利用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3)利用张力性迷路反射(4)利用阳性支持反射(1)利用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例如:训练患者步行时,指示患者抬头,不要低头或盯者地上?患者在床上的半坐位时间不要太长?颈部屈曲,防止角弓反张的发作。(2)利用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例如:手膝跪位平衡训练时,指示患者将头部转向患侧注视自己的上肢?(3)利用张力性迷路反射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