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有机磷农药中毒

有机磷农药中毒_第1页
有机磷农药中毒_第2页
有机磷农药中毒_第3页
有机磷类农药中毒 有机磷杀虫剂(Organophosphoru s insecticides)是目前我国使用最广、用量最大的一类杀虫剂,常用的有数十种。由于其品种多、杀虫性能好、农作物中残留量较低,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但对人畜有一定毒性,在保管不善、使用不慎、防护不严时易发生中毒。 Table 6:有机磷杀虫剂毒性分类 类别 LD50(mg/kg) 代表性品种 剧毒类 <10 对硫磷(E-605),内吸磷(E-1059),甲拌磷(3911),久效磷 高(强)毒类 10~100 敌敌畏,氧化乐果,甲胺磷,甲基对硫磷 中毒类 100~1000 乐果,敌百虫,碘依可酯(乙硫磷),甲基内吸磷,乙酰甲胺磷 低毒>1000 马拉硫磷,杀螟松,稻瘟净,克瘟散,异稻瘟净,三溴磷,氯硫磷 类 有机磷杀虫剂多为油状液体,少数为晶状固体,分子中含硫的品种多有蒜臭味。一般挥发性大,易溶于有机溶剂,微溶或不溶于水。对氧、热、光稳定,除敌百虫外遇碱迅速被水解破坏。各种有机磷杀虫剂的主要理化特性见表。 二、病理机制 有机磷杀虫剂中毒主要与胆碱能神经系统有关。胆碱能神经系统的神经元之间(突触)、神经末梢与效应器(如肌肉)之间(神经肌肉接头)并不完全相连,其中有一极窄的突触间隙,神经冲动的传递是靠神经递质乙酰胆碱(ACh)来完成的。当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后,末梢内储有ACh的囊泡移向突触前膜,并向间隙释放 ACh,ACh迅速到达突触后膜与受体结合,并引起一系列膜电位改变和生化传导,最后产生受体效应。接着 ACh迅速从受体上脱下,被突触后膜上及附近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水解成胆碱和乙酸。游离出的受体又可立即被第二次 ACh所激动。上述过程 1 秒钟内重复数百次,以维持正常神经冲动传递功能。 胆碱能神经包括两大部分: 运动神经(骨骼肌神经):自中枢发出后一直到达骨骼肌,中途不交换神经元。 自主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它们自中枢发出后先经过神经节交换神经元,后到达所支配的效应器官(心脏、平滑肌、腺体等)。 因此,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又分节前纤维和节后纤维。自主神经中属于胆碱能神经的有:交感、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全部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及小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汗腺、肌肉内的血管舒张神经)。有机磷杀虫剂被吸收后,很快分布到胆碱能神经的神经突触和神经-肌肉接头部位,与 AChE 结合形成磷酰化酶(中毒酶)。被抑制的胆碱酯酶(磷酰化酶)失去水解 ACh,的能力,导致 ACh在突触间隙大量积聚。积聚的ACh对胆碱受体产生过度的激动,导...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