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载风雨历程新世纪再扬风帆——写在郧阳医学院校庆四十周年之际武当北麓,汉水之南,镶嵌着一座现代化的汽车城——湖北省十堰市,这里是武汉、重庆、西安、郑州四大中心城市的连接点。上古时期,炎帝神农为解除人类之病痛,千里跋涉,来到此地,搭架采药,遍尝百草,开创了中华医学的先河。历史轮回,岁月流转。时光推移到20世纪60年代,53位当代神农,告别武汉,阔别武医,一路颠簸,来到这里,安营扎寨于荒野之中,拓荒创业于动乱年代,筑台杏坛,灼华杏林,郧阳医学院的前身——武汉医学院郧阳分院由此诞生。四十年栉风沐雨,四十年上下求索,四十年奋斗不懈。回眸来路,令人感慨万千1965年11月,湖北省委为改变鄂西北山区缺医少药的落后状况,发展山区高等教育事业及支援当时的“三线”建设,从武汉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抽调了53名管理干部和教师,在当时的郧阳地区行署所在地——郧县,创办武汉医学院郧阳分院及其附属医院,从此开始了建校办学、自强不息的艰苦创业。创建伊始,百业待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广大师生白手起家:住土坯房,睡木板床,喝沟里水,吃老粗粮,在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并心协力,一面开展教学和医疗工作,一面投入校园基本建设,克服种种困难,忠诚祖国的医学教育事业,以为国育才、志在四方为荣,使学校初具规模。随着第二汽车制造厂和十堰市的兴建,以及郧阳地区党政机关的搬迁,1967年春天,分院搬迁至十堰,继续办学。十年动乱给学校的发展造成了巨大损失。改革开放以后,教育科学迎来了希望的春天。学校于1977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86年4月,随武汉医学院更名为同济医科大学而更名为同济医科大学郧阳医学院;1994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学院独立设置,更名为郧阳医学院,正式列入国家晋通高校序列。1995年开始联合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1996年,首批一次性通过了原国家教委组织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这期间,虽历经风雨洗礼但老一辈郧医人筚路蓝缕,师生一德,坚忍不拔,克服重重困难,终于使学院的各项工作走上健康发展之路,形成了今天教学与科研并茂、各项工作蓬勃向上的大好局面,使郧医发展成为一所知名的医学高等学府。经过40年的艰苦奋斗,郧阳医学院已发展成为融教学、科研、医疗、培干和科技开发于_体的具有较强办学实力的医学本科院校,学院现有9个本科专业,与武汉大学医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在21个学科、专业开展了联合招收培养研究生工作。现共有各级各类在校生8000多人,教职员工780人,正副教授191人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145人。有3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硕士点立项建设学科,2个省级医学品牌建设专业,4门省级一类课程,1个省级生物(医学)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36个教学用实验室、3大实验中心和19个研究室所。设有·1·第一、二、三临床学院、基础医学院、公共管理学院、药检学院、护理学院、药护(国际)学院和成教高职学院等10个院(系)。学校现有3所附属医院:附属太和医院为全国文明单位、三级甲等医院,附属东风医院名列“全国百佳医院”,附属人民医院为“三甲示范医院”。学校校本部现占地546亩,校园内高楼大厦,亭台轩榭,道路两旁绿树成荫,多个花园式广场风格各异,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郧阳医学院,这所中西结合部鄂豫陕渝毗邻地区8个地市2000多万人口中惟一的医学本科院校正焕发出勃勃生机。教学之路谱华章40年薪火传承,40载孕育积淀。一代又一代郧医人躬耕杏林,执掌教鞭,传薪播火,教泽绵长。学校秉承母校原同济医科大学的优良传统和严谨学风,发扬“厚德、勤学、求实、创新”的校训精神,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素质拓展为核心,不断加大教学经费投入,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教学工作取得显著成教。2001年通辽本科教学评估回访检查后,学校结合新形势及时组织开展了本校第三次“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诚信办学、依法治校的教育教学思想渐入人心。近来,又组建了院教授委员会、教学质量评价及督导委员会和校风建设督导委员会,理清教育思路整合教育资源,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并认真组织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