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知识(书本整理)《法理学》1、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以权利、义务为主要内容并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应统治阶级意志的调整行为关系的社会规范。2、法,有:指引(每个人)、评价(人们对他人)、预测(自己)、教育(一般人)、强制(违法犯罪者),五种作用。3、我国的根本法:宪法。宪法以外的法律叫普通法。4、法律的效力是指:生效范围或者适用范围。5、外国人在中国外对中国公民实施犯罪,按照我国刑法需要判刑3年以上的,可以适用中国法律,但是,犯罪行为在当地不属于犯罪的除外。6、法的时间效力:生效(1、明文规定;2、颁布之日起;3、满足一定条件后);废止(1、明文规定、新法颁布旧法溯及力丧失、任务完成)。7、我国法律的溯及力是:从旧兼从轻原则。8、我国的立法体制:一元(根据宪法,只允许有一个立法体系)两级(中央和地方)多层次(若干层次和类别)。9、全国人大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人代常委会制定除了基本法以外的其他法律,在人大闭会期间可以对基本法律进行修改和补充,但是不得相抵触。10、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11、国务院各部委及其直属机构,可以制定规章。12、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13、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制定规章。14、民族自治的地方,可以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上级批准生效(县报省)。15、人大的任意一个团体或者机构或者30以上的人大代表,都有立法提案权。16、宪法的修改必须由主席团或者1/5以上的人大代表提议,有2/3的人通过才行。其他法律只需要一半人通过。17、我国的法律公布是由国家主席决定行使的。18、政策指导法,法律制约政策。19、法调整的是一定的社会关系,在调整中产生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20、参加任何法律关系都必须要有权利能力,不一定要有行为能力。21、权利和义务是法律调整的特有机制,是区别于道德行为最明显的标志。22、法律调整的客体:物、人身利益、智力成果、行为。23、法律责任的构成:责任主体、违法行为、后果、因果关系、主观过错。《宪法》1、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有最高的法律效力。2、世界上第一部宪法是: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是:苏俄宪法。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是:钦定宪法大纲。3、我国的国家机构由:国家主席、权力机构、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军事机关组成。4、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5、全国人大选举:人大常委所有成员、国家主席、国家副主席、军委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院长。根据国家主席提名,决定国务院总理。根据国务院总理提名,决定国务院下属机构的人选。根据军委主席提名决定副主席和委员。6、由全国人大主席团或者全国人大1/10以上人提名,一般人通过,就可以对以上人员进行罢免。7、人大常委会解释宪法及其他法律,监督宪法的实施。8、人大常委会可以决定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进入紧急状态。9、国务院可以决定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部分地区进入紧急状态。10、县及其以上各政府首长提名,人大决定其下属机构的领导人,但是,对副职没有提名权,必须选举。11、中央军委的任期为5年,但是,我国只有对军委主席的任期没有规定!12、专门的法院包括:军事法院、海事法院、铁路运输法院。13、上下级法院之间是监督关系。我国法院实行两审终审制。14、我国共有五级人大:全国、省级、县级、乡级人大(无常委会、无刑事豁免权)。15、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和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16、公民获得物质帮助权只有在:年老、疾病、丧失劳动力,三种情况。《行政法及行政诉讼法》1、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合法性和合理性。2、行政主体是指可以独特承担法律后果的行政单位:行政机关、派出机关及派出机构、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3、行政法律主体包括行政主体和行政向对方。4、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执照、行政拘留(最严重且只有公安机关有权决定和执行)。5、行政处罚的适用:不满14周岁的不予行政处罚,14-18的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