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第3课《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主要依据单元目标和课后题设计)一、日积月累(一)重点字词。(主要依据文中出现的带方括号的多音字、学生易读错的多音字、文后出现的会写字和会读字、课文中的典型词语以及在词语盘点中出现的词语)1.应会读字:浙臀稍额蜿蜒2.趣味识字(字理识字):臀:字谜识字:广寒宫(月亮上的宫殿)3.易读错字:浙(易读成二声)蜿(易读成三声)臀(易读成“殿”字)隙(易读成一声)4.多音字:一转【zhuàn:转得快转圈;zhuǎn:转身转达】。盘曲而上【qū:弯曲;qǔ歌曲】5.应会写字:浙桐簇浓臀稍额擦蜿蜒乳据源(1)写正确:易写错字:“蜿、蜒”:蜿”字左边的“虫”字变成提,右边“宛”易多加一点;“蜒”容易写成蜻蜓的“蜓”,字中间是“廴”,不是“辶。(2)写美观:①指导书写的字:簇臀②指导要点:上下结构,“簇”:是上窄下宽,下部分写时要舒展;“臀”字是上宽下窄,上部分写时要舒展。6.需要重点积累的词语:盘曲而上明艳突兀森郁蜿蜒稍微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十来进(二)重点读背内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流畅地背诵3、6、7段。二、理解运用(一)共性目标1.练习概括主要内容(1)课文主要内容:课文按游览顺序,依次写了游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文章为我们描绘了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2.体会重点段的表达顺序(1)重点段及表达顺序:(重点段写清序号即可)重点段是4、5、6、7自然段。(2)体会方法:看每段中体现表示地点变化的句子3.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1)移步换景的方法。(2)运用恰当的词语描绘事物的方法。(3)恰当地使用排比、假设。4.体会重点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教学难点)重点词句(1):①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运用“宽、窄、缓、急”两对反义词,准确地表达溪流的形和声;四个“时而”构成了排比句,介绍了溪流的形和声随着山势变化的情况,给我们带来的视觉、听觉的享受)②体会方法:抓住两对反义词及排比。重点词句(2)①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②体会方法:去掉词语加以对比。我又感觉要是把头抬起,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重点词句(3)①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②体会方法:展开想象,感情朗读。4.迁移运用,仿写段落或句子:仿照第三段仿写排比句。(教学难点)(二)本课重点问题:(教学重点)1.课后思考题:(1)假如你去游览双龙洞,如何给大家介绍内洞的情景?(2)联系有关语句,说说作者如何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2.学生质疑:三、情感体验:了解金华的双龙洞的奇异景观,激发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可以结合课文从教学目标中选择标注。如:②易写错字:诞蒙(教学难点))教学准备:一、教师:(一)设计预习提纲(或学案)(从二年级开始设计)。四年级下册第3课《记金华的双龙洞》预习提纲(或学案)学校:班级:姓名:一、日积月累(一)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自我评价:家长评价:小组评价:(二)生字:识记、书写本课生字,做到正确美观,并能正确听写。1.易写错的字:2.易读错的字(写出并注上拼音):3.典型多音字(写出一两个,注音、组词):4.趣味识字:(以上内容可以让学生在课本上标记)(二)词语1.运用查字典、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课生词:盘曲而上突兀森郁蜿蜒十来进,把你的理解写在文中词语的旁边。2.你觉得课文中哪些词语值得积累,请分类写在下面。(可以在课本上用符号标记)(三)尝试背诵:6、7段二、理解运用(一)整体感知1.主要内容:2.文章的结构:(二)文本细读细读课文,想一想,把你的思考和感受写在相关语句的旁边:1.作者游览双龙洞的游程是怎样呢?在文中圈画出有关的词语,根据课文记叙的顺序,画出作者游览路线示意图。2.假如你去游览双龙洞,会有怎样的感受呢?能用自己的话有顺序地讲一讲内洞的景象吗?3.默读思考: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