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呼吸内科二区:王燕2019年3月25日血管内置管类型:•周围动脉导管•中心静脉导管(CVC非隧道、隧道式)•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导管末端位于中心静脉)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定义带有血管内导管或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出现1、菌血症或真菌血症2、伴有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3、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4、或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要点(一)管理要求1.医疗机构应当健全规章制度,制定并落实预防与控制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工作规范和操作规程,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职责。2.医务人员应当接受关于血管内导管的正确置管、维护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的培训和教育,熟练掌握相关操作规程。3.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当建立静脉置管专业护士队伍,提高对静脉置管患者的专业护理质量。4.医务人员应当评估患者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预防和控制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工作措施。5.医疗机构应当逐步开展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目标性监测,持续改进,有效降低感染率(二)感染预防要点。1、置管时置管过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损应当立即更换2、应当首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颈静脉和股静脉。3、皮肤消毒:皮肤消毒待干后,再进行置管操作。(4)患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或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进行置管操作2.置管后高热出汗渗血定时更换敷料:无菌纱布为1次/2天无菌透明敷料为1次/周如果纱布或敷料出现潮湿、松动、可见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注意洗手用无菌纱块加三M敷料覆盖(4)保持导管连接端口的清洁,注射药物前,应当用75%酒精或含碘消毒剂进行消毒,待干后方可注射药物。如有血迹等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5)告知置管患者在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保护导管,不要把导管淋湿或浸入水中。(6)在输血、输入血制品、脂肪乳剂后的24小时内或者停止输液后,应当及时更换输液管路。外周及中心静脉置管后,应当用10ml以上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进行常规冲管,预防导管内血栓形成。(7)严格保证输注液体的无菌。必要时应当进行导管尖端的微生物培养。医务人员应当每天对保留导管的必要性进行评估,不需要时应当尽早拔除导管。导管不宜常规更换,特别是不应当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中心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VAP)接受机械通气治疗48小时后至停用机械通气、拔除人工气道后48小时内发生的肺实质的感染性炎症机械通气时间>48h或撤机后<48h出现→肺实质的感染性炎症诊断标准51243随着机械通气在临床的广泛应用,VAP发生率日益增加。VAP是ICU最常见的医院内获得性感染,;一旦发生VAP,易造成撤机困难,导致住院时间的延长;病死率增加,医疗费用增高。VAP发生的相关因素1234呼吸道防御机制受损气管插管或切开1、破坏生理防御功能2、消弱清除细菌的能力3、抑制咳嗽反射4、“黏液糊”胃内容物的反流和误吸1、机械通气患者容易误吸性肺炎2、留置胃管刺激咽部,影响食管下段括约肌关闭3、食道括约肌持久松弛,胃内细菌沿管壁上移至咽,再进入下呼吸道呼吸机管道的污染1、呼吸机管道密闭而潮湿2、细菌移行定植重要部位3、随气流进入气道4、引起VAP重要因素预防VAP发生的护理措施1、病房管理2、机械通气(MV)治疗选择3、口腔护理与口咽腔冲洗4、防止反流和误吸5、声门下吸引6、呼吸功能锻炼7、改进营养支持,保护胃粘膜8、预防气管导管表面生物膜形成9、呼吸机装置的管理10、气管切开的感染控制措施11、其他措施一、加强病房管理1、定时通风2、每班开启空气消毒每次两个小时3、保持室温24-26℃湿度50%-60%4、含氯消毒液每天拖地2次5、每月进行空气培养二、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消毒隔离制度1、接触病人前2、无菌操作前3、接触病人后4、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后5、接触病人周围环境后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1、接触患者前进行操作前后要严格洗手,时间≥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