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性皮肤病2016年7月2日日晒伤多形性日光疹慢性光化性皮炎日晒伤又称日光性皮炎,晒斑由日光中的UVB过度照射引起的皮肤病。属于光毒性反应,好发于浅色皮肤的人或长期室内工作者,突然参加室外活动,如钓鱼,旅行、野炊等。UVB作用皮肤的方式日光直射:能量与季节、经纬、光照时间有关。大气层散射:能量与周围环境有关,如雪地、水面、沙漠等。机理UVB:炎性介质释放(前列腺素、组胺、激肽等)血管周围芳香蛋白质氧化,炎症反应。表现接受UVB照射,一般在30分钟内,出现弥漫性红肿、灼热、刺痛,个人表现因人而异,严重者可出现寒颤、高热、恶心、中暑、休克。急性期过后1-2天,皮肤红肿渐退,出现色沉、脱屑。治疗局部外用药物为主,以消炎、安抚、止痛为原则。给予炉甘石洗剂和糖皮质激素霜剂,严重者可用3%硼酸或冰牛奶湿敷。有全身症状者可口服抗阻胺药、维生素c,非甾体抗炎药,严重者可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话术经常参加室外活动,增强皮肤对日光的耐受性。进行光防护,上午10点~下午2点日光照射最强时尽量避免外出或户外活动,若需外出要进行物理防晒和化学防晒。物理防晒是指穿长袖衣裤,戴宽檐帽,使用遮阳镜、遮阳伞等;化学防晒指涂防晒霜,建议出门前20分钟涂抹高防晒指数的防晒霜。多形性日光疹是一种特发性、间歇性反复发作、以多形皮损为特征的光敏性皮肤病。特点:春夏发病、秋冬消退、中青年女性、曝光部位、皮疹多形、同一位患者皮损表现单一、反复发作、瘙痒。病因病因目前尚不清楚。一般认为由日光诱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介导,且致病光谱较宽,UVA、UVB和可见光均可。也可能与遗传、内分泌、微量元素、代谢异常等有关。诊断临床表现(红斑型:痒,水肿型红斑,色沉。湿疹型:潮红、水肿、丘疹、水疱、渗出、结痂。痒疹型:红斑、丘疹、结节、风团。)、光斑贴试验阳性、紫外线红斑试验异常反应。紫外线红斑试验异常反应红斑反应高峰出现晚,大于48h(正常12-24h)红斑反应强度高于正常,持续时间长红斑反应时间大于8天(正常3-5天)红斑反应消退后色退不明显,开始消退时,出现皮疹。治疗应避免暴晒,外出时应使用遮光剂,易感者也可在发病季节前,让皮肤适当地逐渐增加日晒或者进行预防性光疗以提高皮肤的耐受力。治疗可以使用炉甘石洗剂、糖皮质激素霜剂,但应避免使用焦油类(煤焦油、黑豆馏油等)潜在光敏物质。内服抗阻胺药为主,但应避免使用氯苯那敏、异丙嗪(非那根)等光敏药物,症状明显、反复发作者可以口服烟酰胺、羟氯喹、β-胡萝卜素等,严重者可口服糖皮质激素或硫唑嘌呤。烟酰胺:口服。成人,一次0.3g,一日3次。硫酸羟氯喹片:口服,成人每次0.4g,分2次服用,1个月后改为,每日0.2g,注意定期复查眼底。硫唑嘌呤片:口服每日1.5mg~4mg/kg,-日1次或分次口服;光毒性皮炎(如晒伤)光变应性皮炎(如多形性日光疹)发病率高;可发生于每个机体低;仅发生于少数人潜伏期无有;初次接触5~14天后;再接触,24小时内发病发病部位局限于照光部位初发于光照部位,可扩展到全身皮损特点晒斑样,呈界限清楚的红斑和水肿皮损呈多形性,有痒疹型、湿疹型、红斑型,界限不清愈后色素沉着明显不明显或无自觉症状烧灼感搔痒感疗程除去光敏物及避光后,反应消退较快可能迁延,可发展成持久性光敏反应被动转移试验阴性可能阳性光斑贴试验呈晒斑样呈湿疹样慢性光化性皮炎临床表现:光暴露部位皮损呈皮炎湿疹和(或)浸润性丘疹和斑块,偶为红皮病,皮损持续3个月以上,反复加剧,好发于中老年男性诊断标准1.皮损持久,表现为皮炎或湿疹性皮疹,可伴有浸润性丘疹和斑块。主要见于曝光区皮肤,或可扩展到覆盖区,偶成红皮病。2.光生物学最小红斑测定,对紫外线UVB异常敏感,部分对紫外线UVA、可见光敏感,光激发试验和光斑贴试验可呈阳性。3.组织病理学检查无特异性,呈亚急性或者慢性炎性改变。鉴别诊断多形性日光疹有较明确的光敏史,疾病呈急性间歇性发作,有较明显的季节性和波动性,多见于中青年女性。治疗局部治疗:糖皮质激素霜剂、氧化锌软膏、他克莫司软膏全身治疗:羟氯喹、沙利度胺、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