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建筑防热11-1室外热环境与防热途径11-2外围护结构的隔热设计原则和措施11-3房间的自然通风11-4窗口遮阳11-1室外热环境与防热途径一、室外热环境二、防热途径三、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对建筑的影响一、室外热环境:构成室外热环境的主要气候因素:太阳辐射、温度、湿度和风等。1.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房屋外部的主要热源:如图:太阳辐射图解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又可分为: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进入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100被气体分子与尘埃吸收15云吸收3因散射而反射5云反射21地面反射6总反射:32总吸收:68地面吸收50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度、地理纬度、云量和海拔高度等。2.风风:就是大气的流动。大气环流是各地气候差异的原因。风的种类:季候风:由大气环流形成的风,在一年内随季节不同而有规律变换方向。例如:我国气候特点之一就是季风性强。地方风:由于地面上水陆分布,地势起伏,表面覆盖等地方性条件不同而引起小范围内的大气环流。如:水陆风,山谷风,庭院风,巷道风,这些都是由于局部受热不均而引起的,其特点是日夜交替变向。风的描述:风通常是以水平运动为主的空气运动。风的描述包括风向和风速。风玫瑰图能直观反映一个地方的风速和风向。如下图。(a)为某地夏季七月的风向频率分布;(b)为各方位的风速。3.气温:气温:指空气的温度。一般气象学上所指气温是距地面高处的空气温度。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入射到地面上的太阳辐射热量,地形与地表面的覆盖以及大气环流的热交换作用等。其中,太阳辐射起决定作用。气温变化:四季变化(年变化)、日变化和随地理纬度的变化。m5.14.空气湿度:空气湿度:表示大气湿润程度。一般用相对湿度表示。相对湿度的日变化通常与气温的日变化相反:如图11-1我国各地的相对湿度:受海洋气候影响,南方大部分地区相对湿度一年内夏季最大,秋季最小;华南和东南沿海一带因春季海洋气团入侵,且此时温度还不高,形成较大相对湿度,大约以3-5月为最大,秋季最小,南方地区在夏季之交气候潮湿,室内地面常出现泛潮现象。5.降水:指从地球表面蒸发出去的大量水汽进入大气层,经凝结后又降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水分。如:雨、雪、冰、雹等。二、防热途径:1.室内过热的原因:室内过热的原因:主要是强烈的太阳辐射和较高的室外气温,室外风速、风向,空气湿度及环境特点也在某种程度上起作用。夏季室内热量的主要来源:如图示。2.防热途径:减弱室外热作用:主要办法是正确选择房屋朝向和布局,防止日晒;同时绿化周围环境,降低环境辐射和气温,并对热风起冷却作用;外围护结构表面采用浅色,减少对太阳辐射吸收,从而减少结构的传热量。外围护结构的隔热和散热:对屋面、外墙(特别是西墙)进行隔热处理,减少传进室内的热量,降低围护结构的内表面温度。房间自然通风:自然通风是排除房间余热、改善人体舒适感的主要途径。房屋朝向要力求接近夏季主导风向;选择合理布局形式,正确设计房屋的平面和剖面、房间开口的位置和面积,以及采用各种通风构造设施,以利房间通风散热。窗口遮阳:主要是阻挡直射阳光从窗口透入,减少对人体的辐射,防止室内墙面、地面和家具表面被晒而导致室温升高。遮阳方式:利用绿化(中树或攀缘植物);结合建筑构件处理(入出檐、雨蓬、外廊等);采用临时性的布篷和活动的合金百叶;采用专门的遮阳板设施等。几种途径要综合处理,但主要是屋面、西墙隔热、窗口防辐射和房间自然通风,同时也必须同环境绿化等一起综合考虑。三、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对建筑的影响:无论在房屋布局,细部处理和建筑形式等方面,都因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手法和地方特点。例1。云南省西双版纳一带的民居。气候类型(英)环境特点设计要点寒冷地区寒冷保温表面积小、窗小、墙保温(爱斯基摩)温和地区夏热冬寒隔热保温通风朝阳大玻璃窗夏日遮阳干热地区风沙暴晒干燥消除温差内院型、设前廊、厚重墙湿热地区潮湿暴晒通风冷却遮阳、穿堂风、房间高大例2。干热地区的传统住宅。11-2外围护结构的隔热设计原则和措施一、外围护结构隔热设计的原则二、外围护结构的隔热措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