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重要知识点复习124/10/231.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A.寡助之至,亲戚畔之B.刑于寡妻,至于兄弟C.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A.“畔”通“叛”,背叛。B“刑”通“型”,楷模,这里做动词。C项,“反”通“返”,返回、回归。2.解释句中加点词语A.环而攻之而不胜B.与禽兽奚择哉C.舜为法于天下D.礼人不答E.三里之城,七里之郭F.老吾老以及人之老G.俯不足以畜妻子H.爱人不亲,反其仁A.环:围。B.择:区别。C.法:榜样。D.答:回应。E.郭:外城。F.老:敬重。G.畜:养活。H.反:反省。24/10/23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A项,连词,假如/代词,他;B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因果;C项,介词,给/介词,在;D项,均为介词,拿、用。答案:D24/10/234.下列句子中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寡助之至,亲戚畔之B.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C.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D.吾惛,不能进于是矣答案:B项,一辈子。古今意义相同。A项,古义指内外亲属。今义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C项,古义为“……的原因”。今义是一个连词,用在因果复句中表示结果的分句前面,引出结果。D项,古义是两个词语。“于”,引出宾语,不译;“是”,代词,这个道理。今义是一个词语,表承接或因果。24/10/235.重点句子翻译: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限制百姓,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强大。②此物奚宜至哉!其自反而仁矣。这种事物(态度)怎么会到来呢?他自我反省后做到仁了。③如此则与禽兽奚择哉!于禽兽又何难焉!像他这样,同禽兽有什么区别呢?对于禽兽又有什么可计较的呢?24/10/23①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行为有得不到预期效果的,都要反过来求问自己。自身端正了,天下的人就会来归附他。②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给自己的妻子做榜样,进一步推广到兄弟,凭这治家和安邦。’说的是拿这心思加到其他人罢了。③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希望先生辅佐我实现大志,明白地教给我方法。我虽然迟钝,请让我试一试。24/10/23孟子的养气说24/10/237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2、理解“浩然之气”和“大丈夫”气概的基本内涵;3、从孟子的“养气说”中借鉴立身处世的智慧,感受先贤大师的人格魅力。8第一则《孟子·公孙丑上》924/10/23(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什么)乎长(擅长)?”曰:“我知(了解,懂得)言(言辞),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译文:(公孙丑问道:)“冒昧求教,夫子擅长什么呢?”(孟子)说:“我懂得言辞,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公孙丑又问)说:“再冒昧求教,什么叫做浩然之气?”1024/10/23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正义)养而无害(损害),则塞(sè充满)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něi萎靡不振)也。是集(积累)义所生者,非义袭(偶然做)而取之也。行有不兼(qiè惬:快心、满意)于心,则馁矣。”(孟子)说:“很难讲清楚。它作为一种气,最为盛大,最为刚强的,用正义去培养它而不加损害,就会充满在天地之间。它作为一种气,和义与道相配合;没有这些,就会委靡不振了。这气是积累义而产生的,不是偶然地做一件合乎义的事就取得它的。行为上有了问心有愧的情况,(气)就萎靡不振了。”1124/10/23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因为)其外之(以之为外)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却不要期望取得正果),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像)宋人然(那样):我因此说,告子不曾懂得什么是义,因为他把义看成是心外之物。一定要做集义养气的事,却不要预期所达到的效果,心中不要忘记(它),也不要促使它生长。不要像宋国人那样:1224/10/23宋人有闵(忧虑)其苗之不长而揠(拔起)之者,芒芒然(疲倦的样子)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疲累、困倦)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已经)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除草)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