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脏病变的病理诊断张廷国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病理科山东大学医学院病理教研室肺脏病变病理诊断程序常见的肺脏肿瘤分类肺脏病变的病理诊断程序:•组织取材及处理•临床病史•影像学资料(特别强调)•免疫组化•特殊染色肺脏病变的病理诊断程序:病理报告的解读肯定报告比较肯定的报告怀疑的报告肺腺癌分类变化1960年代第一版中将肺癌分为小细胞肺癌(smallcelllungcarcinoma,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是肺癌组织学分类的第一个里程碑;1980年代第二版提出了腺泡状腺癌、乳头状腺癌、细支气管肺泡癌、实性腺癌四种基本分类。2004年第四版除包括肿瘤组织学分类外,还增加了肿瘤遗传学相关信息,以肺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突变的发现最具划时代意义。2015年WHO肺癌分类特点1、目标是制定一个对病人治疗、预测及预后更有意义的病理分型2、一改过去由病理学家-病理学家的模式,由各学会推荐肿瘤科、呼吸内科、胸外科、病理科、影像科和分子生物学等专家共同制定2004年分类2015年分类•浸润前病变非典型腺瘤性增生原位腺癌(≤3cm原来的BAC)非黏液性黏液性黏液/非黏液混合性•微浸润性腺癌(≤3cm贴壁状为主的肿瘤,浸润灶≤5mm)非黏液性黏液性黏液/非黏液混合性•浸润性腺癌贴壁状为主(原来的非黏液性BAC生长方式,浸润灶>5mm)腺泡性为主乳头状为主微乳头状为主实性为主型浸润性腺癌变型:浸润性黏液腺癌(原来的黏液性BAC)胶样型胎儿型胚胎型肠型主要变化1、提出原位腺癌(AIS)和微浸润性腺癌(MIA)的新概念弃用BAC及混合型腺癌诊断术语。2、增加贴壁状为主型腺癌、微乳头状为主型腺癌、肠型腺癌取消黏液性囊腺癌、印戒细胞癌、透明细胞癌。3、对小活检和细胞学标本病理诊断提出新要求和标准:送检标本量和质量;诊断分型尽可能明确;推荐采用免疫组化和组织化学等。•不再使用混合性亚型•原来的非黏液性BAC主要以沿肺泡壁生长方式,如肿瘤浸润灶最大直径>0.5cm,诊断为贴壁为主的浸润性腺癌•其他亚型分别为腺泡性为主、乳头状为主、微乳头状为主和实性为主伴有黏液产物的浸润性腺癌•浸润性腺癌按主要的组织学亚型命名,如肿瘤内其他亚型成分>5%,也应在病理报告中注明,并报告各亚型所占百分比浸润前病变(AAH)•5-23%的腺癌旁见到AAH•分子生物学显示与肺腺癌相关基因改变相似(KRAS、EGFR突变,p53+,FHIT+,Wnt通路表观遗传学改变等)•在7%的腺癌发现有多个AAH•新分类将AAH概念等同于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体检发现pGGO手术病理AAH•AAH:纯GGO(pGGO)≤5mm,偶可达12mm,可单个或多个•生长非常缓慢•<5mm的pGGN不一定需要随访,目前还不清楚需要间隔多久做CT随访AAH薄层CT特征AAH的病理学通常≤0.5cm肿瘤细胞沿肺泡壁呈贴壁状生长“”细胞轻-中度非典型,图钉样,可有核内包涵体细胞间有裂隙AAH与AIS可是一个连续过程,有时仅凭细胞学难以区分AAH不再分高、低级别浸润前病变(AIS)•一种肿瘤细胞严格地沿着以前存在的肺泡结构生长(贴壁状生长)局限性小(≤3cm)腺癌,缺乏间质、血管和胸膜侵犯•相当于过去的纯BAC诊断标准(NOGUCHI分型的A和B型)•无乳头或微乳头生长方式,肺泡腔内无瘤细胞•肺泡间隔增宽,伴有硬化•AIS分为非粘液性和粘液性两型,后者极罕见微浸润性腺癌(MIA)•≤一种以贴壁状生长为主的孤立性小腺癌(3cm),≤任何一个病灶浸润的最大直径0.5cm•微浸润病灶判定标准:1.组织形态为非贴壁状生长方式,可为腺泡状、乳头状、微乳头状和/或实性生长2.肿瘤细胞浸润肌纤维母细胞的肺间质内•如有淋巴管、血管或胸膜侵犯,或有肿瘤性坏死时,不再诊断MIA,应直接诊断为浸润性癌•多灶浸润时,以最大一个病灶的直径为准MIA薄层CT的特征•MIA在影像学表现上不一致,还未很好地描述。通常表现为部分实性结节,即主要为毛玻璃成分的中央≤有一5mm的实性区贴壁生长型腺癌腺泡型腺癌粘液型腺癌肠型腺癌鳞状细胞癌角化型非角化型基底细胞样型浸润前病变-原位癌神经内分泌肿瘤小细胞肺癌复合性小细胞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混合型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类癌浸润前病变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