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卵巢综合征中西医诊断、治疗新进展及结局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沈明秀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ovarysyndrome,PCOS)是生育年龄妇女常见的一种复杂的内分泌及代谢异常性疾病,以雄激素过多及长期无排卵为特征。•1、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国际诊断标准•1.1PCOS诊断标准的演变过程•1.1.11935年,Stein和Leventhal描述了闭经、多毛和双侧卵巢多囊性增大(PCO)的无排卵相关综合征(S-L征)。•1.1.21990年NIH制定了PCOS诊断标准:月经异常和无排卵;临床或生化显示高雄激素血症;除外其他引起高雄激素血症的疾病,未将卵巢的多囊改变(PCO)作为诊断的主要症状。以后学者们发现它的症状和体征超出原始的定义,单一诊断标准不能涵盖,认为PCOS是异质性、复杂的综合症。随着研究的深入,PCOS的诊断标准已经经历了多次修改。•1.1.32003年欧洲人类生殖和胚胎与美国生殖医学学会的鹿特丹专家会议推荐的标准,是目前全球PCOS的诊断标准。•1.1.42006年AES标准•1.2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内分泌学组PCOS诊断专家共识•专家会议经过讨论,一致同意,在现阶段推荐采用2003年欧洲人类生殖和胚胎与美国生殖医学学会的鹿特丹专家会议推荐的标准。•1.2.1PCOS诊断标准:•(1)稀发排卵或无排卵;•(2)高雄激素的临床表现和/或高雄激素血症;•(3)卵巢多囊性改变:一侧或双侧卵巢直径2-9mm的卵泡≥12个,和/或卵巢体积≥10ml;•(4)上述3条中符合2条并排除其他高雄激素病因: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柯兴氏综合征.分泌雄激素肿瘤等。••1.2.2诊断标准中的具体内容的判断:•(1)稀发排卵或无排卵:•1)判断标准:初湖两年不能建立规律月经;闭经(停经时间超过3个以往月经周期或月经周期≥6个月);月经稀发≥35天及每年≥3个月不排卵者(WHOII类无排卵)即为符合此条;•2)月经规律并不能作为判断有排卵的证据;•3)基础体温(BBT)、B超监测排卵、月经后半期孕酮测定等方法明确是否有排卵;•4)促卵泡激素(FSH)和雌激素(E2)水平正常,目的在于排除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和卵巢早衰。•(2)高雄激素的临床表现:痤疮、多毛•1)高雄激素性痤疮特点:复发性座疮,常位于额、双颊、鼻及下颌等部位;•2)高雄激素性多毛特点:上唇、下颌、乳晕周围、下腹正中线等部位出现粗硬毛发。•(3)高雄激素的生物化学指标:总睾酮、T指数;•(4)PCO诊断标准:一侧或双侧卵巢直径2-9mm的卵泡≥12个,和/或卵巢体积≥10ml。•西医治疗•一、诱发排卵法•(一)启动卵泡成熟•1、氯菧酚胺:又名枸橼酸克罗分酚:商品名有舒经酚、氯米酚,属非类因醇类抗雌激素制剂,具弱雌激素作用,能与雌激素受体相结合。本药通过减少细胞内受体,从而使FSH水平上升,同时也伴随着LH水平的上升。•治疗对象的选择:PCOS中FSH偏低而具一定雌激素水平。用黄体酮有撤药性出血者,PRL的正常范围内。•剂量与用法:50mg/d,月经第2~5天开始服5天,在停药7天左右排卵。PCOS者所需剂量较低,但有时亦需用100mg/d,3个周期为一疗程,必要时再继续治疗,•2、人类绝经期促性腺素(HMG):主要作用是直接促使卵泡的成熟,在PCOS中可能导致过多E2的分泌,易造成过激征象,所以HMG-HCG并非PCOS治疗的首选药物,应用时需严密监护。•病例的选择:FSH偏低,卵巢偏小者,LH和E2不太高者,用其他疗法无效时可慎用之,更适用于曾用抑制法治疗后。治疗剂量应慎防过大。•(二)诱发排卵•一般用在促卵泡成熟后的辅助治疗,以模拟LH峰状分泌。•1、HCG:自孕妇尿中提取,属肽类糖蛋白;具有与LH类似的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除了维持排卵后的黄体功能外,它的促排卵潜力已被公认。一般用在HMG或其他药物促卵泡发育后。在B超监护下,当卵泡达到成熟时,一次肌内注射HCG5000~10000IU以模拟排卵前的LH高峰。若促排卵成功,可见基础体温明显上升呈双相型。若遇多个卵泡达到成熟期,则宜慎用或不用以防止卵巢出现过度刺激征象。•2、雌激素冲击疗法:可加强LH排卵峰,同时使不成熟卵泡闭锁。若使用时过早,可使主卵泡消失导致无排卵。适用于具有一个18mm3以上的成熟卵泡,卵巢直径小于5cm,雌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