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坚持实践与认知的统一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第二节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眼见未必都为实孔子周游列国被困于陈蔡国境之间,七日未进食。弟子颜回讨到一些米来煮饭。饭熟了,孔子看到颜回从锅里抓饭吃,当颜回把饭端来时,孔子佯装没看见刚才的事,说道:我方才睡着,梦见先君,他说只有清洁的食物才可送给人吃。颜回知道老师在怀疑自己偷饭吃,便禀明老师,刚才是柴灰落进锅里,挑不出来,弃之可惜,学生就把那点儿脏了的饭抓来吃了。孔子这才发现错怪了自己的学生,慨叹道:“人们都相信自己的眼睛,看来眼见的也未必都真实啊!”这个小故事蕴涵着一个道理:仅从表面现象来判断事情,是很容易失误的。故事你看到了什么?带箭头的两条直线,两条一样长吗?这就是有名的缪勒--莱耶错觉,也叫箭形错觉。看到了事物的现象≠认识了事物的本质我们看见的未必是真实的,经验分析出来的结果也未必是真实的,那么我们究竟要相信什么?什么都相信,或者什么都不相信...上述的种种事例告诉了我们什么?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是易逝多变,个别具体的,是能被我们的感官或借助仪器观察到的。本质则不同,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只能靠抽象思维才能把握。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是易逝多变,个别具体的,是能被我们的感官或借助仪器观察到的。本质则不同,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只能靠抽象思维才能把握。1、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1、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一、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什么是现象?什么是本质?现象与本质互为事物的表里,且相互依存。本质决定现象,是现象的根据;现象由本质产生,从不同侧面反映体现本质,其存在和变化归根结底是从属于本质的。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现象,任何本质都是现象的本质。总之,现象和本质既有区别,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现象比本质丰富、生动,本质比现象普遍、深刻;本质只能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现象只能是本质的表现,现象和本质统一在同一类事物当中。真象是从是从正面表现本质正面表现本质的现象。的现象。假象是从是从反面歪曲地表反面歪曲地表现现本质的现象。本质的现象。真象和假象都是对事物本质的表现,都是客观的。不能把真象当做正确的来认识,也不能把假象当做错误的来认识。3、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多样性与复杂性说一说:成语“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寓意。“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说的是现象有真假之别,“明修栈道”是假,“暗度陈仓”是真,本质是迷惑敌人,保存自己,使自己顺利到达目的地。围魏救赵声东击西项庄舞剑1.)现象和本质的对立说明了科学研究的必要性它告诉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认识了事物的现象不等于认识了事物的本质。2.)现象和本质的统一说明了科学研究的可能性表明我们可以通过对现象的分析研究,从而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4、现象和本质原理的指导意义二、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人生发展能力二、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人生发展能力小朋友难倒孔夫子的例子P74告诉我们:认识事物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那我们应该如何透过现象去把握事物的本质呢?人的认识能力的高低突出表现在能否透过现象看本质上。我们要不断提高我们的认识能力,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1)要深入实际,反复实践,全面把握事物的各种现象。把现象当作是入门的向导。认识事物只能从认识它的现象开始。要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就必须全面地占有大量的,丰富的感性材料,综合事物的各种现象,不能道听途说,不能仅仅看到一些表面的,局部的,个别的现象,就轻率的对事物的本质下结论,更不能被事物的假象所蒙蔽。(2)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大量的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这个图片是静态的没有循环的图片,你们看到的是动态的,还是静态的?据心理医生说,心理承受能力与图片运动相关,心理承受能力越强,你所看到的图片动越慢。美国就拿它来测试嫌疑犯,据说嫌犯看到它是高速运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