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发生行为性嗓音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原则解放军第四六三医院耳鼻咽喉科一疗区赵亚会不良发声行为嗓音误用(不正确方法)嗓音滥用(不良发声习惯)呼吸方法、发声位置、共鸣腔(口腔、鼻腔等)等方面的不正确正常发声高效率系统不费力(耗能小)达最佳发声(流畅、协调)效果病因及发病机制1.嗓音误用2.嗓音滥用3.易感人群4.诱发因素嗓音误用:发声方法的不正确嗓音误用过度用力发声声调异常主观感受:是否发紧客观检查:硬起音喉高位发声喉前后挤压青春期假声气泡样嗓音嗓音单调㈠过度用力发声嗓音异常紧张1.硬起音又称“声门迸发音”,一种开始发元音的方式,开始发声前声带迅速和完全内收为特点,伴明显肌肉紧张,发出声音是突兀的、爆发的。2.喉高位发声:①喉位置随着声调高低升降②声调高,喉位置随之上升③高喉位发声→声道缩短→声带组织变硬(刚性加大)→声门趋于紧闭→易损伤声带粘膜组织。3.喉前后挤压:发声时出现会厌、杓状软骨相互靠拢影响观察声带。㈡.声调异常又称声调不当,习惯采用过高或过低的声调发声1.青春期假声:又称变声不全、变声期假声,变声后仍采用高调说话。2.气泡样噪音:又称声门激动噪音基频低→发声声带迅速闭合→振动频率变动范围小闭合周期延长→易疲劳(感喉部振动等不适)3.嗓音单调:说话音调高无明显变化,听起来平淡,缺乏活力不利于发挥发声系统的灵活性,易疲劳,最终发展成气泡样噪音。㈡嗓音滥用(vocalabuse):发声强度、时间等的过度。说话声音过响、过高、时间过长,易疲劳,持续发声,会使喉内肌、喉外肌、呼吸肌达极限,转变成挤压室发声,造成声带粘膜损伤1.音量过大或时间过长2.过度咳嗽和清嗓咳嗽3.尖声叫喊者和喧嚷4.说话过多㈢.易感人群1.职业因素(教师,讲解员,售货员对嗓音要求高的职业)2.性格因素(争强好胜、能说善辨、说话多、性格急躁等)3.环境因素(嗓声、灰尘、刺激性气体等)4.其他:大量吸烟和饮酒对声带粘膜的损害;听功能障碍者的大音量说话㈣诱发因素1.呼吸道炎性反应(急性咽炎、扁桃体炎、喉炎、喉创伤、呼吸道变应性疾病等)具有暂时性,如不节制的发声,可能引起不良性发声行为。2.咽喉反流3.心理因素(职业、家庭、情感等不良事件造成心理冲击)4.生理期(经前期和月经期的声带粘膜上皮也发生相应的改变,表现为声带粘膜充血水肿,柔软性下降等,对于部分人不会引起明显嗓音改变,如果不节制可能出现不良性发声行为)分类与诊断根据病程及声带粘膜是否发生病理改变分为单纯功能不良性发声障碍不良发声行为性声带病变功能过强性发声障碍功能减弱性发声障碍1.声带小结2.声带息肉3.声带任克水肿4.声带粘膜白色炎性病变5.声带粘膜下出血6.室带性发声障碍7.慢性喉炎功能过强性发声障碍定义:长期或习惯性采用过强或过度用力方式发声导致嗓音障碍嗓音:基本正常或轻度嘶哑。喉镜:1.声带粘膜正常或轻度充血;2.声带振幅最大部位(声带前中1/3处)可见粘性分泌物积留或者有“拉丝”现象,清嗓可清除;3.室带不同程度内收,遮盖部分或者全部声带治疗原则:1.发声训练2.积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病灶和咽喉反流性疾病。(针对诱发因素)双侧声带表面基本光滑,声门间有粘液丝附着,发生时双侧室带内收遮盖声带功能减弱性发声障碍定义:喉肌劳损,肌张力不足松弛乏力,致使声门闭合不良出现的发声障碍。分类:原发性:年老体弱、肺功能减弱、抑郁症及一些全身性疾病,甲减、肌无力等继发性:长期功能过强性发声,喉肌劳损。嗓音:嗓音弱或强度不够,色淡,高音困难,易疲劳。喉镜:声带色泽正常,张力下降,发音存在不同程度闭合不严,多表现声带后部三角形缝隙或梭形声门。治疗原则:1.积极治疗原发病。2.发声训练。(通过呼吸训练加强喉内肌的收缩功能)3.加强锻炼(肺功能不足,体弱)功能减弱性发声障碍:声带张力下降,发声声门闭合不良,声门后部有三角间隙声带小结•定义:声带粘膜上皮层病变。儿童:男多见。爱大喊大叫性格。成年:女性多见。性格特点,社会职业等•嗓音:声嘶。•因素:嗓音障碍程度与用声情况相关,与大小不总成比例。•喉镜检查:双声带游离缘前中1/3交界处局限性结节样突起。1.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