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课题编号XH20170740课题名称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项目负责人田晓男申请人所在单位盘锦市大洼区平安学校填表日期2017年5月4日辽宁省教育学会制1一、课题名称《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二、研究背景我校为农村小学,由于成长环境、生活习俗等诸多差异,造成了学生行为习惯的不同表现。多数家长在家务农或外出打工,无暇顾及他们的家庭育。这些都导致学生的习惯出现偏差,诸如迟到、旷课、偷懒、作业缺交、不讲卫生、乱扔垃圾等行为屡见不鲜。虽然我校的老师努力地加强德育工作,但由于得不到家长有效积极地配合,时间一久,老师的心理产生疲惫感和倦怠感,逐渐走入“以不变教育应对万变学生”的惯性教育轨道,教育创新意识和热情正在逐步退去。(一)、选题意义从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入手,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当前我校德育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针对这样一个特定的群体,从养成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有目的、有计划、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将成为特定形势下我校德育工作的突破口。本课题研究不是停留在理论研究的层面,而是有效针对新时期的农村小学生的新特点、新问题、新动向,用行动来践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过程。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是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深化操作原理,细化操作过程,明确操作方法,加大操作的针对性,增强操作的可行性,提高操作的实效性。(二)研究价值本课题是从我校实际情况和已有的研究经验出发,通过研究彰显学校特色,从而使学校特色实现新的提升。本课题的研究有效针对各个年级,各门学科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体现习惯培养的学科性和层次性。三、课题核心概念界定学习习惯:学习习惯一般指长期逐渐养成的、较稳定的学习行为与态度。如独立思考,独立作业,勤学好问等;就层次而言,可以分为基本学习习惯与高级学习习惯两大类。基本学习习惯有预习习惯、复习习惯、专心听讲习惯、做笔记习惯、独立作业习惯等,高级学习习惯包括认真观察的习惯、勤于思考的习惯、勇于提问的习惯、自学与研讨的习惯、学用结合的习惯等。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课题组教师从各门学科,各个年级入手,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活动,帮助学生克服不良的学习习惯,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为学生的良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并使他们的学习水平提升,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平台,全面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形成特色,有力地推动素质教育。四、省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述评国内外有关行为习惯的研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和财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学习心理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国内外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有许多这方面的专著。如《学与教的心理学》(皮连生著)、《学习风格论》(谭顶良著)、《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林格著)等。许2多学校也有类似的研究课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为本课题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但对新时期农村小学学生的新特点、新问题、新动向而言,适应性不是很高,尤其是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和评价方面等实践操作技术层面显得薄弱。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是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深化操作原理,细化操作过程,明确操作方法,加大操作的针对性,增强操作的可行性,提高操作的实效性。五、研究目标、研究对象及内容(一)研究目标(1)矫正学生不良学习习惯,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2)建立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体系,形成师生重视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课堂模式,并将成功的经验推广。(3)形成一套学习习惯的有效评价体系,完善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评价反馈机制(二)研究对象及内容由于本校规模小,所以研究对象定为所有学生。但良好的学习习惯应从小、从早抓起,因此重点对象拟放在低年级学生。①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调查的研究;②培养农村小学生预习习惯的研究;③培养农村小学生认真笔记习惯的研究;④培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研究;⑤培养农村小学生认真独立完成作业习惯的研究;⑥培养农村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