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压扁的沙子阿西莫夫恐龙原是地球上的庞然大物,最重的可达90吨(目前的大象只有6吨),曾以900—1200属类之众“统治”地球达一亿七千万年之久,在地球上曾称霸一时。可在6500万年前,恐龙却灭绝了,只在世界各地留下各种各样恐龙的化石,那么这些化石会告诉我们一些什么秘密呢?请看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阿西莫夫是怎样为我们揭开谜底的。导入新课1、明确说明对象,理清说明顺序,掌握所运用的说明方法。2、通过品析语句与字词,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3、学习科学家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敢于质疑的精神。学习目标阿西莫夫(1920—1992),当代美国最著名的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自小喜欢读科幻小说,他一生著述近500本,题材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等许多领域。代表作中《基地系列》、《银河帝国三部曲》和《机器人系列》被誉为“科幻圣经”。他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作者简介①说明文是以_____为主要表达方式。②说明文类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明确说明_____________。④说明顺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说明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下定义打比方分类别列数字引用作比较举例子画图表作诠释摹状貌说明文对象及其特征文体知识⑥说明文语言具有______、______的特征。语言风格或______或______。⑦说明文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⑧说明文开头常见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文准确周密平实生动总分分总并列递进总分总引出说明对象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文体知识铱(yī)二氧化硅(guī)趋势(qū)陨石(yǔn)追溯(sù)衍射(yǎn)字音字形学术:比较专门而系统的学问。趋势:情势向某个方面发展、进行。追溯:追求根源,探索缘由。词语释义本文要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恐龙灭绝的原因。整体把握撞击说火山说整体把握本文对于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提出了哪两种科学假说?作者认为哪一种学说正确呢?是怎样证明的?作者认为“撞击说”是正确的。(1)科学的实验证明:二氧化硅处在超高压下会变成斯石英,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会变成普通的沙子,证明自然界中不可能自然地产生斯石英。整体把握(2)有力的事实证明:巨大的陨石撞击地球后,产生了斯石英;在进行过原子弹爆炸实验的场地发现过斯石英,证明了自然界存在的斯石英是强大的外力造成的。(3)严密的推理证明:在6500万年前的岩层中发现了斯石英→不可能来自地壳深处→只能来自外星撞击(那时还没有原子弹)→6500万年前正是恐龙灭绝的年代→结论:恐龙灭绝是因为外星撞击。整体把握划分结构层次。第一部分(1):引出说明对象。第二部分(2-6):探讨恐龙大灭绝,介绍两种学说“撞击说”和“火山说”,揭示研究这一问题的重要意义。第三部分(7-11):解释斯石英的成因,重点说明其性质,为排除“火山说”提供科学依据。第四部分(12-17):依据科学理论,进一步断定有斯石英的地方肯定发生过撞击,而且肯定没有发生过火山运动,从而得出结论,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整体把握第2段谈到金属铱的发现,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地球可能遭到小行星或彗星的撞击。合作探究“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也许”能否去掉?为什么?不能去掉。“也许”是科学家根据科学现象进行科学推测得出结论。如果去掉“也许”,句子意思就成了一个科学的判断,去掉“也许”,句意过于绝对化,与客观事实不符,“也许”一词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合作探究“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这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能否把第3段这句话中“所有”删去?为什么?不能删。删去后就不能强调只是一部分科学家持这种观点,就不能突出作者在下文的说明内容,不符合实际的情况,“所有”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周密性。合作探究“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