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合理性:私营企业党组织存在的理由一、问题和概念私营企业是改革开放后崛起的一支经济力量,目前在我国经济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并且其数量和质量在今后将会持续增长。根据我党党建的基本原则,应当努力在一切社会群体中建立健全党的组织,以保持和增强党的政治动员能力和组织能力。但是,私营企业是以利润作为最高目标的经济组织,党参与私营企业治理的合理性在哪里?许多研究者解释私营企业内部建立党组织的理由时,一般会指出:在私营企业中建立党组织,是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是建立健全新型社会管理体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需要。这些观点无疑是正确的。但是,问题在于,它只解释了私企党建一个方面的合理性,即在私营企业中建立党组织对于社会、国家和政党自身的合理性。我把这种合理性称为外部合理性。但是这些研究并未解释在私营企业中建立党组织对于私营企业的合理性,即私营企业建立了党组织不仅能促进公共的利益,也能够直接促进它自身的利益。我把这种合理性称为内部合理性。私营企业党组织存在的理由应当是内部合理性和外部合理性的统一。本文将探析私营企业中建立党组织的内部合理性问题。仅仅论证私营企业建立党组织的外部合理性,把在企业中建立党组织作为私营企业主的义务,然后运用政权的力量,促使私营企业建立党组织,这当然是可能的。但是,如果企业主认识不到党组织对自身利益的促进,觉得自己建立党组织是一种牺牲,那么他对党组织的支持将始终是消极的、被动的。党的组织即使在企业中建立起来了,也不易找到自己的定位,很容易被边缘化。反之,假如能够在理论上弄清私营企业党组织可以对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起到双重促进作用,那么,私营企业主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就会主动支持党的工作,党组织也容易找到自己的定位。因此,找到并发挥私营企业中党组织对于企业的内部合理性,是基层党建工作的基础性课题。据郑文杰等人对四川省非公有制组织党组织建设的调查研究,乐山市沙湾区非公企业的建党率达到94%,眉山市彭山县达100%,成都市武侯区达83.4%,成都市崇州市达100%,甘孜州为20%(含正在组建的),康定县为16%,金川县为0%。①另据2001年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北京市有3名以上党员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851家,已经建立党组织的197家,约占20%,其中,员工在100人以上的企业没有建立党组织的35家,员工在50人以上的企业没有建立党组织的341家。②上海2003年底的数据也表明,非公有制企业中党员仅占从业人员的3.8%,80%以上的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中没有党员。③面对差异如此之大的数据,笔者无法、也无意对私营企业中党组织的建设状况做出判定。笔者只是认为私营企业中党组织的组建比例,目前主要取决于组织部门的重视程度和对私营企业的影响力,也就是说,其主要的理论依据还是外部合理性理论。从经验的角度看,即使是许多建立了党组织的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的状况也不十分理想。党务干部人心不稳,工作上找不到自己的定位;工作缺乏有效的方法;企业支持力度不足;工作的效能感、成就感和前途感都不是很强。党组织边缘化、从属化的现象比较严重。可以说,假如不找到私营企业中党组织建设的内部合理性,即使私营企业都建立了党组织,上述问题也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二、私营企业缺乏建立党组织积极性的原因分析私营企业主缺乏建立党组织的积极性,当然不能排除是因为个别企业主政治思想觉悟不高,或受到西方经济和政治理论的消极影响,或缺乏足够的政治远见等原因。但是,当社会上相当一批人都采用了同样的思维方式的时候,就必须考察思想背后更深刻的动因。正如列宁曾经说过的:“唯心主义解释世界的时候,止步于人们的思想动机;而唯物主义则去探询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④私营企业对党组织排斥的原因,根本上可以概括为两个冲突:经济理性同政治理性的冲突;个体理性同集体理性的冲突。(一)关于经济理性同政治理性的冲突私营企业主是在政党的组织框架之外,通过自己的投资和经营活动来获取经济利益的社会群体,其直接的和最高的利益就是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