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求创新突破打造满意品牌——开发区提升组织工作满意度的实践与思考让党和人民满意是检验组织工作的最高标准,而改革创新却是延续组织工作满意度的源头活水。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党内民主不断推进,组织工作任务日益繁重及广大干部群众对组织工作的期望值持续提高的新形势下,如何有效创新组织工作的内容、要求和方式方法,全面提高组织工作满意度,是组织工作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和战略任务。一、开发区在提升组织工作满意度方面的有益探索近年来,我们紧扣提高组织工作满意度目标,在思想观念、工作思路、方式方法等方面不断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力求在组织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上取得新突破,进一步增强组织工作为科学发展服务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尤其是2010年以来,切实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方式,着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进基层组织和组织部门自身建设整体提升组织工作满意度。(一)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不拘一格“选贤任能”。坚持把扩大公开民主、引入竞争作为深化干部选任制度改革的根本方向。一是试行聘任制。为解决编制紧张、人才使用受限等问题,我们探索开展党政领导职务聘任制,打破干部身份“铁交椅”。2009年,面向全省公开选聘5名副科级领导干部。二是加大竞争性选拔力度。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机制,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促进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的常态化。2010年,面向全市和全区公开选聘财政局总会计师、团委副书记、区远教办主任3名副科级领导干部;近年来通过竞争上岗的干部有43名。三是探索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实现“政企人才联姻”,为加快航空产业基地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撑。近年向辖区内军工企业先后引进挂职干部8名。四是灵活干部考核和考察。坚持“德能勤绩廉”的考核标准,采取以实绩为主,以测评为辅,以平时考核为主,年终考核为辅的方式进行,把考核结果运用到干部任用中建立末位淘汰制和能上能下的干部任用机制。2009年以来对3名不称职、不胜任现职的科级干部进行了调整。(二)创新基层组织建设,推行“项目化管理法”。引入企业项目管理模式,实施“项目化管理”基层党组织工作。一是确立项目主题。按照“确定一个创新项目,破解一项工作难点”的目标要求,组织人事部每年拟定2-3个课题项目,由部机关党支部召开专题研讨会论证,部务会研究筛选决定。近两年确定了党建品牌示范点、城乡党建一体化、创新村级民主管理等10余项党建工作突破性的重点项目。二是细化责任目标。将重点项目细化分解成子项目,制定详细可操作实施方案,排出工作进度表,分别与各乡镇及主要负责人签订项目落实目标责任书。三是强化项目督导。制定项目管理考核办法,建立工作台帐,实行工作月报、季度检查、半年小结、年终总结制度。同1时,成立部机关工作落实督导组,定期对基层组织建设创新项目推进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四是及时问效推广。定期召开项目总结会,对完成较好的予以奖励表彰,宣传推广。目前,城乡党建“3+1”互帮互助、村级民主管理“七步流程法”等基层组织创新项目得到了推广和表彰;培育了南马、牛蹄、板山等一批“拿得出、叫得响、便于学”的农村党建示范点;打造了贵州百灵、南风日化、金星啤酒、兴伟实业等一批非公企业党建品牌。(三)建设高效模范部门,推行“成果倒逼法”。针对开发区机构体制不够健全、人员不足的问题,在组织工作中全面推行“工作成果倒逼法”,确保组织工作稳步推进。一是实施目标倒逼责任。把每年的组织工作分解为大中小三类,每个小项定目标和责任人;二是实施时间倒逼落实。制定年度工作流程图,工作定程序定时间,每月一总结,季度一汇报,半年一会议;三是社会倒逼部门。对任免、考察、调动、工资、出国、退休等能公开的事项面向社会公开承诺,明确办结时限、服务标准等;四是实施考核倒逼成效。采取公开测评、问卷调查、征求意见等形式,对组织工作进行量化评分排序。(四)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行“一线工作法”。将组织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着力在一线树立组工干部良好形象。一是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结合年度组织工作要点,确定调研课题,采取座谈讨论、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深入基层征求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