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实验讲义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实验分室2014 年 1 月目录一、 气候因子测定( 3 学时)二、 土壤因子测定( 3 学时)三、 植物种间关系分析( 3 学时)四、 校园景观格局定量分析( 6 学时)五、 取样方法( 3 学时)六、 种群空间结构分析( 3 学时)七、 植物种间联结分析( 3 学时)八、 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测定(6 学时)实验一 气候因子测定实验目的: 学会使用和掌握生态因子的观测仪器及其使用方法。实验原理: 不同的环境由于其地形、基质等的不同,导致其热量、水分等循环有其自身的特征。尤其在野外,地形等条件变化较多,生态因子变化较快, 能够及时准确地测定相关因子是野外调查需要掌握的一个基本技术。实验指标: 土壤温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和太阳辐射。实验步骤:分别采用土温计、 温湿度计和照度计测定阳光直射裸地和灌丛群落两种环境下的土壤温度、 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和太阳辐射,每个因子连续观测三个小时,每隔20 分钟记录一次数据,做出生态因子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空气温度为里地面1.5 米处的气温。讨论: ①对数据进行分析,提出自己对数据规律的解释。②对仪器操作时和测定时需要注意的地方进行讨论。实验二 土壤因子测定实验目的: 掌握土壤因子的测定方法实验原理: 土壤水分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土壤的固、液、气三相比例,以及土壤的适耕性和作物的生长发育。在栽培作物时,需经常了解田间含水量等土壤水分状况,以便适时灌排,利于耕作,保证作物生长对水分的需求,达到高产丰收。土壤水分大致分为化学结合水、吸湿水和自由水三类。 自由水是可供作物利用的; 吸湿水是土粒表面分子力所吸附的单分子水层, 只有在转变为气态时才能摆脱土粒表面分子力的吸附;而化学结合水却要在600-700℃下才能脱离土粒。在进行理化分析时,需要在105℃下烘干,测定烘干的土样的土壤吸湿水含量, 并以烘干样品重为相对统一的计算基础。这是因为土壤理化常规分析常按烘干样品重计算分析结果,这样就可使整个分析结果有一合理的相对性数值。土壤容重是土壤在未破坏自然结构的情况下,单位容积中的重量,通常以克 /厘米 3 表示。土壤容重大小反映土壤结构、透气性、透水性能以及保水能力的高低。砂土容重较大,粘土容重较小。一般腐殖质多的表层容重都较小。一般耕作层土壤容重1.00-1.30 克/厘米 3,土层越深则容重越大,可达1.40-1.60 克/厘米3,沼泽土的潜育层容重可达 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