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的赏析摘要:柴可夫斯基是一位阅历丰富、在戏剧界中十分著名的传奇人物,他一生创作过很多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第一钢琴协奏曲》,该作品被世人皆知。《第一钢琴协奏曲》代表着他对民族甚至对全世界的关切,体现了他个人的艺术高度,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赏析。关键词: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分析中图分类号:J6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8-0385-01柴可夫斯基是一位独树一帜的作曲家,是一位伟大的作曲家。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戏剧性,震撼人的心灵。他的音乐是沁人心扉的,充满着对生活的感悟和热情。他的音乐注重对情感的表达,《第一钢琴协奏曲》是他作品的巅峰,无论过去多少年,都不会被人遗忘,只会被人不断的欣赏、赞叹。多年来,作者对柴可夫斯基的音乐都有自己的欣赏和理解,下面就对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进行赏析。一、对《第一钢琴协奏曲》的整体剖析柴可夫斯基在他34岁的时候,创作了《第一钢琴协奏曲》,它的创作背景是在沙皇专政的统治年代,这部作品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柴可夫斯基借助音乐表达个人的情感,借助音乐的庞大力量撼动人们的心灵。该曲的整体是值得剖析欣赏的。《第一钢琴协奏曲》是一部充满青春激情的作品,具有磅礴的气势,它的旋律激昂澎湃,沁人心扉。第一乐章,奏鸣曲式。它以壮丽的气势开始了最初的序奏,最开始在乐队奏出六个小节之后,接着转入D大调,从而作为了整个曲子的基础音调。然后钢琴奏出旋律,乐队再进行演奏,整个尾奏是充满华丽式色彩的。当主题出现的时候,乐队奏出旋律,钢琴也跟着加大了力度,此时的气势十分的豪迈,当D大调结束之后,气势磅礴的演奏变得平稳下来,主部的进入即将开始,从最初的六小节到后面形成的三连音,当主部进入的时候,乐队也缓缓地进入,这就是所谓七弦琴的主题演奏。下个主题由木管和弦乐奏出,再加上钢琴十六分音符的出现,乐队也带着副部进入,主部副部相应,层次变得鲜明。慢慢的A大调出现,当它结束时,C大调接着出现,整个气氛是安静祥和的,使人的心变得十分的宁静。最后是以降B大调结束。第二乐章的结构是复三段式,首先是四小节进行的拨弦,紧接着是笛声的出现,当长笛和钢琴的声音融合的时候,此时的和声十分的优美丰富,终止在降b小调的半结束之上。紧接着四小节进入,第二大段的主题是木管乐器演奏出的十六音符音型,随后法国号、双弹簧、大管轮流奏出曲调。第二大段是以轻快的旋律出现的,又是以田园风味的宁静气氛结束的,十分奇妙。第三乐章是一副鲜明的风俗画,结构是奏鸣回旋曲式,由乐队奏出四小节的前奏,接着由乐队奏出哥萨克舞曲风格的主部:曲调来自乌克兰民歌《未来,伊凡卡》,用反复演奏形成了豪迈奔放的主体风格,主部是再现部的二段曲式,钢琴结束在降G大调上,乐队在这一调式上继续下去,接着是连接部,歌唱性的副部是优美抒情的,当主部在次出现的时候,钢琴也随之结束在了降A大调上,钢琴是以十六分音符的音型上下起伏的,在乐队交替演奏主部和副部的时候,整个气氛是欢快轻松的[1]。二、《第一钢琴协奏曲》的风格特点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充满了古典气息和浪漫气息。试从柴可夫斯基对莫扎特的模仿为例分析他对别人作品的吸收、借鉴,他把莫扎特看得高于一切,莫扎特确实是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基督”,从一些作品中也可以清晰的看到柴可夫斯基不仅对莫扎特有诸多偏爱,而且莫扎特的作品及作曲方法也对他有着极大的影响[2]。《第一钢琴协奏曲》就是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结合,也就是这种古典气息和浪漫气息,让很多人都体味学习,该曲中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体现,也反映出柴可夫斯基的个人作风。三、《第一钢琴协奏曲》的艺术分析1.《第一钢琴协奏曲》的抒情性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之所以被世人广为流传和欣赏,主要就是因为它所具有的抒情性。抒情性是该曲的标志性特点,柴可夫斯基的作品都能表达出浓浓的情感,《第一钢琴协奏曲》更是如此[3]。就是因为柴可夫斯基在创作这个曲子时的背景,才可以使该曲充满浓烈的情感。《第一钢琴协奏曲》最伟大的地方就是在于它的真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