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母系氏族公社第二节母系氏族公社一文化遗址一文化遗址二母系氏族公社的经济和生活二母系氏族公社的经济和生活三关于母系氏族的传说上世纪七十年代在河北省武安县境内发现,遗址面积8万平方米。磁山文化距今年代约在8000——7600年之间。磁山文化出土的石刻人头磁山文化磁山文化裴李岗文化裴李岗文化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在河南新郑县西北发现。面积约2万平方米。文化遗物中最突出的也是石磨盘和石磨棒。距今约8000年。一文化遗址一文化遗址裴李岗文化锯齿刃石镰石镰中的劳动和生活用具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仰韶文化▲▲遍及黄河中下游地区。遍及黄河中下游地区。▲▲因因19211921年首次发现于河年首次发现于河南渑池县仰韶村而得名。南渑池县仰韶村而得名。▲▲目前此类文化遗址已逾千目前此类文化遗址已逾千余处,其中半坡、姜寨等遗余处,其中半坡、姜寨等遗址较为重要。址较为重要。▲▲距今年代约在距今年代约在70007000年—年———50005000年间。年间。▲▲彩陶是仰韶文化最有代表彩陶是仰韶文化最有代表性的器物。性的器物。仰韶文化的典型代表——半坡遗址半坡遗址是黄河流域一处典型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母系氏族聚落遗址,距今5600—6700年之间。丰富多采的半坡陶器丰富多采的半坡陶器鱼纹陶器精美的彩陶半坡遗址左一:仰韶文化鱼网纹陶器右一:半坡遗址彩陶罐左二:猪面纹彩陶壶右二:葫芦形彩陶瓶河姆渡文化河姆渡文化●●19731973年在浙江余姚发现年在浙江余姚发现●●距今年代距今年代70007000年——年——50005000年年间间河姆渡博物馆河姆渡人复原图河姆渡出土的文物劳动工具骨针耜耜在河姆渡,猪的饲在河姆渡,猪的饲养已有一定规模养已有一定规模河姆渡文化出土的卯榫构件河姆渡文化出土的卯榫构件●●首次在甘肃临洮马首次在甘肃临洮马家窑发现而命名。家窑发现而命名。●●受仰韶文化影响并受仰韶文化影响并有地区特点。有地区特点。●●其时代稍晚于仰韶其时代稍晚于仰韶文化,文化,目前一般认目前一般认为是仰韶文化晚期为是仰韶文化晚期的一个地方分支,的一个地方分支,故又名甘肃仰韶文故又名甘肃仰韶文化。化。●●年代约为公元前年代约为公元前33033000~前~前20502050年。年。彩陶罐马家窑文化原始农业劳动工具——各地的氏族公社,都是依靠氏族组织的力量,使用磨光石斧、石铲、木耒、骨耜、石镰等简单的劳动工具,经营着以耜耕为主的原始农业生产。●农作物——在北方黄土地带,农作物——在北方黄土地带,主要种植耐旱而自生力较强的粟类主要种植耐旱而自生力较强的粟类作物。作物。在秦岭以南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宜于种植水稻。河姆渡遗址,发现有大量金黄色的稻谷,还有带绿叶的稻茎,经鉴定是人工栽培的水稻。这是迄今在我国发现最早的稻谷遗存,●蔬菜种植在半坡遗址的一个陶罐里,发现有白菜或芥菜的种子。河姆渡发现有一个保存较好的葫芦。南北各地,都能适应当地的条件种植蔬菜瓜果。二母系氏族公社的经济和生活饲养家畜猪、狗、羊等是主要的家畜,猪的饲养更为普遍。在河姆渡和吴县梅堰等处遗址中,还发现有水牛骨,说明江南地区很早就饲养水牛了。渔猎也是一项重要的辅助性生产活动半坡遗址出土的捕鱼工具原始手工业●以磨光石器为主的生产工具制作技术的进步,是原始手工业发展的首要表现。●磨细技术不断提高。●除石器外,骨角器的制作也较精致,种类相当繁多,●河姆渡的骨耜,更是用于水田耕作的主要农具。●陶器形式多种多样。仰韶文化的墓葬仰韶文化的墓葬■仰韶文化处于母系仰韶文化处于母系氏族制度的繁荣期从墓葬可氏族制度的繁荣期从墓葬可以得到证明。以得到证明。■■当时死者一般葬入本当时死者一般葬入本氏族的墓地。在葬式上,普氏族的墓地。在葬式上,普遍盛行单人葬和迁移合葬。遍盛行单人葬和迁移合葬。■■墓葬中仅有母子合葬,墓葬中仅有母子合葬,没有男女合葬和父子合葬。没有男女合葬和父子合葬。■■说明妇女享有较高的说明妇女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社会地位。刻划符号在半坡、姜寨和关中地区其它仰韶文化遗址的陶器外壁,发现有很多整齐规则并有一定的规律性的刻划符号。这些符号有规律地普遍出现,表明它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