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工办发〔2016〕85号关于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建档立卡工作和2017年送温暖活动摸底调查的通知市开发区总工会、市直各基层工会: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做好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的实施方案》(内工发【2016】24号)、《内蒙古自治区工会帮扶工作流程和管理规范》(内工发〔2016〕26号),进一步健全规范工会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机制,扎实做好全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确保困难职工同步迈入小康社会,市总工会决定2017年送温暖摸底调查与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建档立卡工作同步进行,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工作目标通过建档立卡工作,对困难职工进行精准识别、精准建档,进一步了解困难职工生产、生活状况,分析致困原因,摸清帮扶需求,明确帮扶主体,落实帮扶措施,实施动态管理,进行考核问效。二、工作步骤(一)摸底建档阶段。对所辖区域内困难职工进行全面摸底排查,深入了解困难状况,分析致困原因,摸清帮扶需求。在此阶段,对新增符合条件的困难职工应对照建档程序收集相关资料及时建档(意外致困须对照此次建档标准);对已建档的困难职工通过摸底排查,填写《困难职工档案表》(附件1),由困难职工签字确认(对有信息变动的职工情况应作变更处理,对退休、死亡及无法联系的职工及不符合建档标准的困难职工要作注销或脱困处理)。(二)立卡阶段。对于符合解困脱困条件的困难职工明确帮扶主体,落实帮扶措施,实施动态管理,进行考核问效,做到一户一档案、一户一计划,一户一措施。填报《困难职工解困脱困联系卡》。三、建档立卡标准和程序(一)建档标准1.低保户: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为521元),经政府救助后仍生活困难的职工家庭以及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但尚未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的困难职工家庭。2.低保边缘户:家庭月人均收入虽略高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低保线上浮50%以内),但由于本人或主要家庭成员患病、子女上学、残疾、单亲及其它特殊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职工家庭。3.意外致困户:因职工本人或主要家庭成员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生活困难的职工家庭,且家庭月人均收入在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3倍以内(含3倍)。(二)建档立卡程序1.申请:困难职工本人向所在工会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建档所需材料。各基层工会在摸底排查过程中要主动帮助困难职工进行申请。2.审核:困难职工所在工会根据建档标准对困难职工所提供的申请材料进行核实,通过比对政府相关部门大数据、工会职工数据库、社区网格员或入户调查,核查困难职工家庭成员、收入状况、困难状况,致困原因等信息是否真实有效,并判定是否符合困难职工建档标准。3.公示:基层工会对符合困难职工建档标准的求助者,通过网上或以张榜公布等形式,在困难职工工作生活的单位、社区,对困难职工入档资格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公示时间不得少于5工作日。4.审批:经公示无异议的,由基层工会上报所属上级工会审批。5.建档及救助:上级工会对困难职工档案材料进行复审,并进行抽查,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困难职工,建立困难职工档案,录入“全总困难职工帮扶系统”,根据救助内容确定救助标准,并通过银行卡发放帮扶资金进行救助。6、立卡:对已建档的困难职工家庭进行准确界定,将有能力脱困的困难职工家庭,列为工会解困脱困对象。市总工会要协助和指导基层工会确定帮扶单位和帮扶责任人,基层工会和帮扶责任人结合困难职工需求和实际,与困难职工一起制定帮扶实施计划和措施,填写《困难职工档案表》,经困难职工签字确认后,发放《困难职工解困脱困联系卡》,建立台账并在系统中建立电子档案,基层工会或站点按帮扶计划开展帮扶和解困脱困工作。三、解困脱困对象确定1、对纳入低保且具有劳动能力、但未实现充分就业的困难职工。2、实际收入或生活水平低于低保线、但尚未纳入低保的困难职工。3、对患重特大疾病、遭受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等导致家庭支出突增,造成生活困难的职工。4、对长期居住在城市、生活遇到特殊困难的农牧民工。5、对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新产生的困难职工。四、困难职工申请所需材料1、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