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第九册 《七律·长征》 教案背景 一、课题:小学人教版语文第九册 《七律〃长征》 1、课时:2课时 2、学生课前准备: (1)小组自制卡片教具:不怕远征难—五岭—乌蒙—金沙水—大度桥—岷山—尽开颜 (2)课前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红军长征故事的图片、文字、记录片以及毛泽东主席的相关资料。 3、教师课前准备: ①准备有关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巧渡泸定桥的 VCR。 ②准备诗配乐《七律〃长征》。 ③教学多媒体课件。 二、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学会 3个生字;理解“只等闲、逶迤、磅礴、万水千山”的意思;体会理解这些词语在诗句中所含有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诗的意思并体会红军的所向无敌的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 3、了解长征这段历史以及本课的写作背景。 4 、简单了解律诗的特点,知道本文中所用的手法:夸张与对比,了解本诗的风格:浪漫主义手法。 5、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教育方面: 1、理解诗句内容,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的气质。 2、培养学生坚韧顽强的的意志品质。 发展学生能力方面: 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发展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材分析 《七律〃长征》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中一首七律诗。全诗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写诗的背景是 1935年 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甘肃会宁会师,史无前例的长征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毛主席回首艰苦卓绝的长征写下了56个字的壮丽诗篇—七律诗。此诗距离现在学生实际生活较远,结合内容的理解上看注释而理解全诗的意境。而诗的背景和赞颂红军的精神则是重点和难点。基于此,本课有机地与课外相结合,努力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情感,与文本形成共鸣,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同时也深刻地领悟出毛主席豪迈的诗风。 课前在百度上搜索有关长征的相关教学材料(如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等视频),根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到了《长征组歌》中的《长征》的录音,课堂上带领学生朗读课文。 四、教学措施 本课教学设计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借助计算机多媒体提供的教学资源优势来突破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