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青少年学生沉迷网络的思考2004-11-12随着国力的日益强盛,科学技术的发展,国民收入的进一步提高,网吧现已遍布大街小巷,社区楼盘,甚至学校周边,各种手机也普及,不少青少年学生都人手一部。所以目前流行的说法就是,不上网、不QQ,就算不上是新潮人,就不酷。网络的大众化,既表明了数字信息时代的到来,也为小康社会早日实现增添了腾飞的翅膀,同时也对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提供了便捷高效的信息通道。网络世界正在并将继续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生活观念和生存状况。网络对于青少年学生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这是有目共睹的。然而网络在给我们提供信息和娱乐的同时,由于各种网站林立,及法制建设的欠缺,其中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因此也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严重影响了青少年学生的学业。尽管国家三令五申,禁止网吧开设在距学校200米的范围内,但部分网吧业主,为了追逐经济效益,仍将网吧开设在学校周边,并允许未满十六周岁的青少年学生随意进出,青少年学生是这些网吧的主要客源。网吧业主视他们为财神。业主对学生们“服务周到”,呵护有加,就怕他们以后不再进他的门。据东视新闻2002年6月的一则报道说,上海虹口区中山初级中学初二的三名学生失踪了两周,既未在校上课读书,也未回家吃饭睡觉。后来一位家长才在附近的网吧里找到了他们仨。原来其中一名学生偷拿了家中三千元钱,便相约去网吧,吃、玩、睡均在网吧内,两周后,三千元钱已所剩无几。尽管后来家长和学校并未岐视他们,但由于期末考试在即,他们仨的期末考试成绩可想而知。类似这样的“玩失踪”的青少年学生,在各种报端也屡见不鲜。据我校2003年11月的一份对全校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经常光顾网吧的学生竞达到17.8%,尽管他们未玩失踪游戏,但夜不归宿情况时有发生,常有宿舍管理员来反映:“昨晚又有几名学生未回宿舍睡觉”。一调查,他们在网吧玩通霄。这样,这些学生白天上课就无精打采,甚至睡觉旷课,到期末考试时,大部分课程都是“大红灯笼高高挂。”二、严重影响了青少年学生的身体健康。青少年时期不仅是长知识的年龄,而且是长身体的时期,是人生中的黄金时代。忽视青少年时期身体健康,将会遗恨终身。上例所举三名初中生在网吧里连续泡了两个星期,家长带他们出来时三人均脸色苍白,视力下降,原因当然十分明了:网吧内门窗紧闭,光线昏暗,空气混浊,通风条件也极差,再长时间地近距离盯着显示屏,身体状况不如此才怪呢。甚至某地曾发生过一起青少年学生猝死网吧中的报道。我校也发生过多次住校生半夜翻围墙离校去“上网”的事情,而个别走读生则早早离家,用家长给的买早点的几元钱去网吧而不到学校,玩着玩着就不知时间,等想起来,学校早已上课。因此,这部分学生因玩网吧而发生迟到旷课,上课睡觉的事在个别学生身上经常发生。早餐不吃极易引起低血糖,而中午暴食,则又易引发肠、胃部疾患。这些都对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损害。更有些“黑网吧”线路乱接,门窗紧闭,没有安全通道和消防设施,则时刻威胁着青少年学生们的生命安全。这种以生命为代价的惨案还少吗。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来到世间,每一个毛孔都充满了血和肮脏的东西。黑心网吧的业主们挣了青少年学生的钱,但送给学生们的礼物却是视力下降,睡眠不足,体力和耐力减退及低血糖、肠胃疾患等甚至把青少年送上不归路。三、造成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异化。网络的建成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和学习,使人们便捷地了解各种信息和科研成果,但不可否认,今天网上还存在着不少格调低下的游戏,血淋淋的暴力场面,以及不堪入目的色情画面。而这些更易吸引青少年学生的眼球,认为有看头,够刺激、够味。而恰恰是这些“色情+暴力”文化,则扭曲了他们原本纯真朴素的心灵,使他们产生心理异化的倾向。椐本人多年的观察,大部分沉迷网络的青少年学生在校不愿和老师同学交流沟通,在家也少言寡语,宁可在虚拟世界中漫游,性格也孤僻粗暴,常常会为一点小事和同学相互漫骂,甚至拳脚相加。另外猜疑、妒嫉、报复、拒绝忠诚、自我至上等心理异化倾向也较普遍。四、在某种程度上,网络也成了一块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