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国有企业工会工作的探讨常德电业局工会张俊前言: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群众组织,中国国有企业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国家的经济组织,党和国家是国有企业的投资者和资产所有者,国有企业的领导和领导班子,是国家委托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经营者,国有企业的职工是国有企业的“主人”。从上述的关联关系中不难看出,国有企业和职工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国有企业工会组织的职责,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而变化,要能适应企业改革和职工双方需要,必须要在新形势下不断进行研究与探讨。一、计划经济时期国有企业工会工作的老传统计划经济时期,党号召全国人民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国有企业的职工作为新中国建设的主力军,只讲奉献不讲报酬,在大批像王进喜那样“为了祖国建设,宁愿少活二十年”英雄们影响下,职工个人利益单一,工资标准国家统一制定,福利待遇企业统一发放,全社会的价值观导向是奉献。工会组织的主要职责是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任务,开展劳动竞赛;针对落后生产工艺,组织技术革新;活跃职工文化,组织文、体活动。可以概括为:福利分房打分,年终肉鱼秤斤,文艺演出掌灯,体育比赛翻分,探病慰问温馨,灵堂吊唁当孙。二、市场经济时期国有企业工会面临的新挑战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工会组织也经受着新的考验和挑战,影响较大的几项改革措施有:一是组织领导的变化。过去国有企业是党委领导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现在实行的是厂长负责制。党委领导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企业行政和工会都在党委领导下开工展工作。厂长负责制领导体制下的工会,地位有了微妙的变化。二是工资制度的改革,企业自主权增大,职工工资差距拉大,职工个人利益诉求增多,国家、企业、职工三者间利益矛第1页共18页盾显现。三是《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企业与职工的关系发生明显变化,国有企业职工从企业主人,变成了企业的“打工者”,职工个人“主人翁”意识消亡。“打工者”与“主人翁”最大的心理区别在于,“打工者”对企业漠不关心,总想以最少的劳动获取最多的利益。“主人翁”以企业为荣辱,把自己的一切与企业紧密联系。两者的变化是职工最大、最痛的变化。四是《劳动合同法》中,企业重大事情需经职代会通过后才能实施,改变为“通过职代会”后就可以实施,职代会仅是一个程序而已,极大的削弱了职代会的权威,影响了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积极性。五是房改政策的实施,企业福利房停建;财务制度改革,企业福利费的停止提留;企业后勤体制改革,市场性物业公司的成立,企业工会计划经济时期大部分工作被边缘化,职工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的需求上,企业已经上了改革的快车,不能再满足职工需要,工会组织两头为难。六是职工自购房增多,原有的福利房外卖增多,带来的是职工文体活动难集中,原家属宿舍难管理,工会调解工作更困难。七是职工对企业工会组织信赖度下降。老同志最关心的子女就业问题,国家政策不支持。改革以后住房产权属个人所有,修整、补漏企业不再出资。子女就业、住房维修找工会出面协调不能解决,西方国家工会的报道,国人对中国工会组织的期待破灭,导致对企业工会组织的信赖度下降,认为工会组织没有作用,有事不找工会,直接找行政领导解决问题。三、新时期国有企业和职工的新需要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加强,职工个人的维权意思不断增强;互联网全球一体化加速,职工资讯获取速度加快,职工思想更加活跃;老职工、新员工在企业的不同经历,对企业有着不同诉求等等,企业和职工双方对企业工会组织都提出了新要求。一是老同志关心的子女就业问题仍然强烈,需要工会去宣第2页共18页传;二是职工违反企业规章制度,受到处罚后要找工会维权,需要工会去解释;三是职工房改房维修、补漏要找工会协调解决,需要工会去说服;四是职工对企业管理的参与、知情、监督的要求更高,需要工会去落实;五是职工经济需求、政治要求、价值要求并存,需工会去满足;六是职工对企业的民主管理、职代会制度不满足于形式,要求真实有用,需要工会去解决;七是职工落实诉求讲权利,完成义务讲条件,需要工会去教育;八是企业新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