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纪律、牺牲篇一:20XX年法治信仰和法制建设满分答案【山东临沂】法治信仰与法制建设试卷一、单选题(单选题)共20题1、通过无数次的主观意识与客观效果的正向循环互动,达到稳定和巩固法律意识的目的,从而真正地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矗立起崇法和信法的(本题分数:2分)a、法治思想b、法律信仰c、信仰思想d、法治信仰存疑2、法治信仰同时也是构成人们法治思维的恒久动力源泉,通过而使人们自觉地进行利益调整活动。(本题分数:2分)a、客观能动b、主观能动c、意识能动性d、自觉能动性存疑3、“国无常治,又无常乱,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法无常行,法无常弛,君敬法则法行,君慢法则法弛。”出自(本题分数:2分)a、《焚书.答耿中丞》b、《吕氏春秋.孟夏纪.尊师》c、《说苑.立节》d、《潜夫论.述赦》存疑4、要求人们在精神上对法律应当怀有敬畏和戒惧,牢固树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观念。(本题分数:2分)存疑a、遵守道德第1页共12页b、道德信仰c、信仰法律d、法律权益5、谈及法制建设的落实,一个关键的前提性和基础性的问题必须要落到实处,那就是全民的的建设问题。(本题分数:2分)a、宗教信仰b、民族信仰c、尊法信仰d、尊法意识存疑6、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本题分数:2分)a、人心向背b、社会风气c、思想道德d、文化理念存疑7、大凡人类对于一件事,研究当中的道理,最先发生思想;思想贯通后,便有了,就生出力量。(本题分数:2分)a、信仰b、灵魂c、思维d、追求存疑8、随笔《谈习惯与教育》是在1612年写的。(本题分数:2分)存疑a、弗兰西斯.培根b、罗尔斯c、黑格尔d、波普尔9、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更是人民幸福与尊严得以实现的前第2页共12页提。(本题分数:2分)a、社会风气b、社会道德c、社会制度d、社会信仰存疑10、“不能勤苦,不能恬贫穷,不能轻死亡;而曰我能行义,吾不信也。”是汉朝人刘向在《说苑.立节》中引用的的话。(本题分数:2分)a、子贡b、孔子c、子路d、孟子存疑11、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我们的生活中不能没有梦想,没有梦想就没有(本题分数:2分)a、希望b、前途c、地位d、未来存疑12、20XX年9月5日,习近平同志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再次提到了的关系问题,强调指出:发展人民民主必须坚持依法治国、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本题分数:2分)存疑a、领导意志与权利b、领导意志与法制c、党政意志与法制d、领导权威与权利第3页共12页13、翻异别勘是指犯人审讯结案后在录问时、或宣判时、或行刑时推翻口供(翻异)提出申诉的,案件必须要重新审理。这项专为防止冤假错案而设计的复审制度始于。(本题分数:2分)a、周朝b、汉朝c、三国d、唐朝存疑14、崇法和信法的意识,一定要从入手;培养法治精神也得“从娃娃抓起”。(本题分数:2分)存疑a、教育b、习惯c、行为d、道德15、中国古人对教育的功能作用与学习的意义有很多充满智慧的阐释,如:“教也者,义之大者也;学也者,知之盛者也。义之大者,莫大于利人,利人莫大于教;知之盛者,莫大于成身,成身莫大于学。”这段话出自。(本题分数:2分)存疑a、《论语》b、《资治通鉴》c、《孟子》d、《吕氏春秋》16、《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把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本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本题分数:2分)存疑a、法律法规b、全民普法和守法c、强制执法d、法制宣传17、“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第4页共12页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此见解出自。(本题分数:2分)a、美国哲学家罗尔斯b、德国哲学家黑格尔c、法国哲学家波普尔d、英国哲学家培根存疑18、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围绕“增强全民法制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这一主题,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具体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