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有性杂交亲本的选择与选配、杂交后代的选择方法主要学习内容:•杂交亲本选择的原则•杂交亲本选配的原则•有性杂交后代的选择方法一、杂交亲本的选择原则1、从大量种质资源中搜集符合育种目标原始材料。2、明确亲本的目标性状,分清目标性状的主次(高产?优质?早熟?抗病?)。3、亲本应具有尽可能多的优良性状且主要性状遗传力强。4、重视选用地方品种;商品性好、适应性强。5、亲本的一般配合力要高,遗传力高。6、具有特殊性状材料二、杂交亲本的选配原则1、亲本主要经济性状互补。2、不同类型亲本相组配;发源地不同、遗传差异大、易产生超亲性状。3、优良性状多者做母本;注意细胞质遗传(外来品种,野生品种)。4、质量性状至少存于双亲之一中;5、用普通配合力高的亲本相组配。主要是利用加性遗传效应。6、花期相遇,结实性好。三、有性杂交后代的选择方法11、杂种后代的培育保证杂种后代的正常发育培育条件相对一致培育条件应与育种目标相适应2、杂种分离后代的选择方法2.1系谱法按照育种目标,以遗传力为依据,从杂种的第一次分离世代开始,代代选单株,直到选出纯合一致、性状稳定的株系后,转为株系(系统)评定。由于当选单株有系谱可查,故称系谱法。常用于自花授粉自花授粉作物品种选育作物品种选育和异花授粉作物自交系异花授粉作物自交系选育。杂种的分离世代,对单交组合,从杂种二代(F2)开始,对复交组合,则从杂种一代(F1)开始。2.1.1选择方法2.1.2F2代(或发生分离的F1代)群体规模的控制其实质是如何保证符合目标性状的单株能够在群体内至少有1株出现。一对隐性基因自交后代出现目标性状的比例为1/4,则:具有r对隐性基因,d对显性基因的目标个体在F2出现的比率为:若要保证目标性状有1株出现的几率>=a,那么非目标性状出现的几率就必须<1-a,则在n株群体内,非目标性状出现的几率满足:则有nlg(1-P)<lg(1-a)种植群体规模满足n>lg(1-a)/lg(1-P)若当r和d都为3,选出目标株的几率a为95%时,群体大小为451株。大多数情况下,当条件允许时,一般按1000-2000种植。2.1.3系谱法的优缺点(1)优点第一,杂种后代有详细的系谱记载,能了解育成品种的亲缘关系。第二,对当代所作的选择结果,能通过后代测定所积累的资料印证,得到较可靠的评价。第三,在早代针对生育期、株高、抗病性等遗传力较高的材料进行有效的选择,减少后期需要评价的品系数量。将产量、品质等遗传力较低的性状延迟到纯合度高的后期世代进行选择,这样既可加速选择进程又能收到较好的效果。第四,经多次单株选择的后代,纯度较高,便于及时繁殖推广。第五,不同株系分开种植,有利于消除不同类型株间的竞争性干扰。(2)缺点第一,在早代进行单株选择,不可避免地丢失了一部分受多基因支配的优良基因型。第二,早代选株耗用较多的人力物力,限制了所能处理的杂交组合数和所能选择的植株数,从而限制了所能保持的变异类型。2.2混合-单株选择法2.2.1概念在杂种分离世代按杂交组合混合种植,不选单株,只淘汰明显的劣株。直到群体中纯合体频率达到要求(一般要求80%左右)时,才开始选择一次单株,下一代种成株系,从中选择优良株系升级试验。2.2.2选择方法每组合应保持5000-10000株,直到群体中纯合体频率达到要求(一般要求80%左右)时,才开始选择一次单株(200-500株),下一代种成株系,从中选择优良株系升级试验。2.2.3理论依据育种目标涉及的许多性状是数量性状,受多基因控制,在杂种早代纯合个体很少。例如,杂种某性状若受20对基因控制,在F2纯合体频率不到一百万分之一,在早代针对该性状进行单株选择效果甚微,到F7该性状纯合率已达72.98%,在晚代选株,具有较稳定的遗传性。2.2.4适用对象株行距较小的自花授粉园艺植物。2.2.5优点:•分离世代群体大,不会丢失最优良的基因型;•选择效率高;•易获得对生物有利的性状(自然选择);•适于多系品种的选择;•可能得到育种目标以外的优良类型。2.2.6缺点:•人工选择与自然选择目标不一致的性状易丢失;•未选择,存在许多不良基因类型;•杂种后代要求大群体,占地面积大;•高代选择工作量大;•亲缘关系无法考证。2.3、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