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与康复指导王晓娟概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系统内不正常凝结,堵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的一种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将会导致程度不一的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影响工作和生活,甚至致残,有时甚至威胁病人的生命。下肢深静脉血栓常见部位近端深静脉血栓——膕经脉(含膕经脉)以上。发病率较低远端深静脉血栓——膕经脉(含膕经脉)以下。发病率较高发病机制一。静脉壁损伤静脉内膜损伤——静脉是血管内给药的常用途径,各种刺激性溶液(如化疗药物、高深营养液或抗生素等)都可损伤静脉内膜。直接的机械损伤——反复静脉穿刺或塑料管的长期留置在静脉中,是静脉血栓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PICC置管使上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增加。二。静脉血流的异常大多数静脉血栓均原发于血流缓慢的部位。静脉血流速度较动脉血流缓慢,下肢静脉内的血流几乎只有依靠肌肉泵的作用才能向心回流。在制动或长期卧床条件下血流过分缓慢,易于血栓形成。静脉瓣膜的瓣窝内血流缓慢,且易产生涡流,也是产生血栓的主要部位。护理措施血流缓慢、血液淤滞体位手术后、高凝状态和长期卧床病人,应尽早下床活动暂时不能下床者,要平卧位,需变更体位时,要尽量缩短左侧卧位时间。术后早期要避免长时间的坐位。运动(双下肢主动、被动运动)——踝关节主、被动运动——被动挤压小腿肌群——膝关节伸屈运动——下肢抬举运动有条件可穿压脉带或动力波适应症被动运动麻醉未完全清醒、心梗急性期、脑梗死早期、活动无耐力、下肢功能障碍主动运动下肢手术制动、手术麻醉清醒后、心梗恢复期、脑梗死恢复期、各类中小术后、长期卧床血液粘稠原因术前肠道准备频繁腹泻高热出汗禁食的病人补液量不足术中失液过多措施及时补充血容量静脉管壁损伤和内皮细胞的损伤原因下肢同一部位、同一静脉反复穿刺输液静脉使用化疗药、高渗药等对血管壁刺激性大的药物。措施避免下肢同一部位、同一静脉反复穿刺输液避免外周血管使用化疗药、高渗药等血管壁刺激性大的药物。症状下肢肿胀疼痛浅静脉扩张患肢皮温增高预防1.基本预防措施:功能锻炼、早期下床活动、做深呼吸运动。2.物理预防措施:足底静脉泵、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及梯度压力弹力袜。3.药物预防措施:注射抗凝药物。基本预防措施1.卧床期间要定时更换体位,每1~2h/次,避免膝下垫枕过度屈髋,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及咳嗽。2.卧床期间定时进行下肢肢体的主动活动或被动活动,如膝、踝及趾关节的伸屈活动,举腿活动,护士进行指导、监督并检查病人的活动情况。3.尽早下床活动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最有效措施。4.需长期输液或经静脉给药者,避免在同一部位、同一静脉反复穿刺,尤其是使用刺激性药物更要谨慎.5.重视病人主诉,若病人站立后有下肢有沉重、胀痛感,应警戒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6.注意患者双下肢有无色泽改变、水肿、浅静脉怒张和肌肉有无深压痛,如有及时通知医生。7.低脂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肥腻之品;肥胖者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减轻体重。8.戒烟——烟中尼古丁刺激血管收缩,影响静脉回流。9.高危病人(血液呈高凝状态)应适当服用活血化瘀中药或抗凝药物。10.保持大便通畅,多食纤维素丰富食物,如芹菜、韭菜、蜂蜜、香蕉,必要时用开塞露、麻仁软胶囊等,避免因排便困难引起腹压增高,影响静脉回流。11.勿使用过紧衣物:如腰带、紧张内衣,避免血液瘀滞。12.各种术后病人应慎用止血药物,可适当垫高下肢或对小腿进行按摩,使小腿肌肉被动收缩;或尽早下床活动,以利静脉血回流。长期卧床的病人应鼓励病人作足背屈活动,必要时对小腿进行按摩,使小腿肌肉被动收缩,防止静脉血栓形成。物理预防措施分级加压弹性长袜(压脉带)优点1.明确的压力梯度,膝关节活动自如,透气性强2.增加血流速度138%,防止血管过度扩张导致血管壁的损坏。3.长筒效果更好,短统适应性强。缺点1.无法完全适合腿型2.长筒要求更高,不能完全符合压力梯度3.使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