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特点的思考我在从事语文教学中,深刻地感受到语文教育确实是素质教育的“基础的基础”。如今,语文教育改革已进入“森林之旅”的腹地,愈发彰显其蓬勃的生命力。一、语文教育具有追求教育本真的高尚性语文教育作为母语教育,从诞生之时起就承担了教书育人的高尚使命。从语文教育的特性来看,人文性凸显了对生命的关怀,工具性体现了对生活的关注。可见,语文教育的底色是为人的教育,从古至今具有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的济世情怀,体现了教育对人的终始关怀。只有站在人这个角度,才能把语文教育做成有生命的教育事业。语文教育是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生命为起点,又是把其生命作为终点的具有终始思想的生命教育观,从对师生双方生命体的呵护上看,语文教育不是一个单向的传递过程,而是一个完整的互惠过程,展现出教育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重生命价值的关怀。所以,语文教育是一种关怀人的生命教育,体现教育本真的高尚性。二、语文教育具有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性首先,以课堂为切入口进行语文课改的升级与转型,借助信息技术在语文教育教学发展中实现课程改革的“空中加油”。语文云课堂应运而生,它是以人机的深度融合的方式来开启语文教育的智慧之门,是以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的联动课堂,在教学中追求理想状态。叶澜曾经说,智慧不是简单的、一般的逻辑思维能力。语文教育是一项需要智慧的事业,这种智慧包括教室的智能与师生的智慧,其中,无论教育信息化发展到怎样的程度,它始终脱离不了“人”。语文智慧课堂的智慧本体是人的智慧,主体是师生的思想借助云平台交融的智慧。语文教育的智慧不是只体现在云课堂上,云课堂只是语文教育链条的一条显性环节,是展现教育教学智慧的一个窗口,从整个语文教育的链条上看,这种智慧从纵向上分课前、课上与课后,横向上又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也就是说,语文教育的智慧阶段,不是一个孤立的思想在一个孤立的学习场所第1页共2页运行,而是一个比以往更紧密的纵横交错的网状教育结构。语文云课堂只是这个网状结构上的一个节点——目前看是中心节点,但将来是一个去中心的过程节点。因为,语文学习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这种终身学习的思想就是语文教育所追求的方向。其次,语文教育与信息化的融合,不是止于语文教育的研究探索,而是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加以解决语文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体制改革研究室主任王烽所说:“互联网对主流教育的改变,既是现实的,也是长远的。”面对“数字一代”学生的诉求,语文教育把信息技术置于云课堂的框架内,激发了语文教育的旺盛生命力,随着教育信息技术的全面普及,云课堂将成为新常态,语文教育将进一步迈向信息化。三、语文教育具有立足于求实的创造性社会发展,最需要的就是创新。语文教育正是在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发展中完成了华丽的转身,并逐渐成长为一种有生命力的教育思想。语文教育在发展中爆发了两次蝶变:一是20世纪初叶圣陶提出的“工具性”推动了语文教育的健康发展,二是20世纪末素质教育倡导的“人文性”对“工具性”进行了完善。前者强调“工具性”:语文是人与人交流和交际必不可少的工具,不善于使用这个工具,就无法工作和生活,甚至可以说就不能做人。让受教育者掌握这一工具的特点,即授人以“渔”,是对生命的双重属性的完整认知,那么“人文性”则是以哲学的高度对教育思考后的一种突破,体现了语文教育对生命本身的无限关怀——不仅关注人本身,也关注人存在的生态圈,以关注整个生态圈中的生命视野与情怀来关注教育中的人,此时的语文教育,再次吹响创新的集结号,发展成为一种现代智慧教育,或谓之“大语文教育观”。创新不是目的,育人才是根本。语文教育秉持着内在的教育目的,对自我进行真刀真枪的革命,对教师和学生进行革命,对教法和学法进行革命,对教材和课程进行革命……正是以这种革命的方式追问语文教育的本真,用心描绘着语文教育的春天,从而完成了自我的飞跃,实现了对语文教育本质的一种理性的回归。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