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热性惊厥与化脓性脑小儿热性惊厥与化脓性脑膜炎膜炎一、小儿惊厥的发病率:一、小儿惊厥的发病率:约约8%8%的人一生中至少经历过的人一生中至少经历过11次惊厥次惊厥其中约其中约50%50%为发生于儿童时期的高热惊厥,为发生于儿童时期的高热惊厥,其发生率约为其发生率约为2~8%2~8%小儿惊厥的发生率约为成人的小儿惊厥的发生率约为成人的10~1510~15倍倍小儿惊厥是儿科常见的重要的急症小儿惊厥是儿科常见的重要的急症二、小儿惊厥的常见病因:二、小儿惊厥的常见病因:(一)感染性:(一)感染性:1.1.颅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颅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2.2.颅外:高热惊厥、中毒性脑病、破伤风颅外:高热惊厥、中毒性脑病、破伤风(二(二))非感染性:非感染性:1.1.颅内:癫痫、占位性病变、颅内:癫痫、占位性病变、颅脑损伤、颅脑畸形颅脑损伤、颅脑畸形2.2.颅外:代谢紊乱、食物颅外:代谢紊乱、食物或药物中毒、心肾疾病等或药物中毒、心肾疾病等三、临床表现:三、临床表现:(一)典型惊厥发作:(一)典型惊厥发作:意识丧失,全身骨骼肌不自意识丧失,全身骨骼肌不自主、持续地强直性收缩,继之痉挛性收缩。常见于主、持续地强直性收缩,继之痉挛性收缩。常见于癫痫的大发作。癫痫的大发作。(二(二))乳幼儿惊厥:乳幼儿惊厥:只有肢体阵挛性发作,但破伤风只有肢体阵挛性发作,但破伤风则以强直性发作为主。则以强直性发作为主。(三)新生儿惊厥:(三)新生儿惊厥:更不典型。更不典型。((四)高热惊厥的临床特点四)高热惊厥的临床特点1.1.多见于多见于66月月~3~3岁小儿,岁小儿,66岁后罕见岁后罕见2.2.患儿体质较好患儿体质较好3.3.惊厥多发生于病初体温骤升时,常见于上感惊厥多发生于病初体温骤升时,常见于上感4.4.惊厥为全身性、次数少、时间短、恢复快,无异常神经征惊厥为全身性、次数少、时间短、恢复快,无异常神经征5.5.一般预后好一般预后好6.6.可有家族史可有家族史7.30~50%7.30~50%患儿以后发热时亦可惊厥,一般到学龄期不再发患儿以后发热时亦可惊厥,一般到学龄期不再发生生•((五五))惊厥持续状态惊厥持续状态::惊厥持续惊厥持续>30>30分钟分钟//或反复惊厥在间歇期仍意或反复惊厥在间歇期仍意识不清者。识不清者。四、诊断:四、诊断:诊断依据诊断依据1.1.发作时典型的临床表现发作时典型的临床表现2.2.年龄年龄3.3.有无发热有无发热4.4.误服毒物、药物史误服毒物、药物史5.5.外伤史外伤史6.6.过去发作史及家族史过去发作史及家族史7.7.预防接种及传染病接触史预防接种及传染病接触史8.8.伴随临床表现如肾炎、高血压等伴随临床表现如肾炎、高血压等9.9.季节季节10.10.体检及必要的化验与检查体检及必要的化验与检查五、辅助检查五、辅助检查::1.1.三大常规三大常规2.2.血生化检查血生化检查3.3.脑脊液检查脑脊液检查4.4.其他:包括眼底、硬膜下穿刺、其他:包括眼底、硬膜下穿刺、EEGEEG、、头颅头颅XX平片、头颅平片、头颅BB超、超、头颅头颅CT/MRICT/MRI情况情况压力(压力(kPa)kPa)外观外观潘氏试潘氏试验验白细胞数白细胞数((x108/x108/LL))蛋白(蛋白(g/L)g/L)氯化物氯化物((mmolmmol/L)/L)正常正常5.3~245.3~24清清--<5<50.2~0.40.2~0.42.2~4.42.2~4.4化脑化脑高高混浊混浊++~+++~+++++数百数百~~数千数千多核为主多核为主明显增加明显增加明显减低明显减低结脑结脑较高阻塞较高阻塞时低时低毛玻璃毛玻璃样样+~+++~++++数十数十~~数百数百淋巴为主淋巴为主增高,阻塞时增高,阻塞时更高更高减低减低病脑病脑正常或较正常或较高高清或不清或不太清太清+/-~++/-~+++正常正常~~数百数百淋巴为主淋巴为主正常或稍增(正常或稍增(<<1.0)1.0)正常正常真菌性脑真菌性脑炎炎高高不太清不太清+~+++~++++数十数十~~数百数百单核为主单核为主增高(常增高(常>2.0)>2.0)减低减低中毒性脑中毒性脑病病较高较高清清-~+-~+正常正常正常或稍增正常或稍增正常正常高热惊厥高热惊厥正常或稍正常或稍高高清清--正常正常正常正常正常正常各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