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盐销售量覆盖率思考我市小包装碘盐人均销售量和碘盐覆盖率“双低”,一直是困扰局(公司)的一道难题。数据显示,从*0至*4年我市年人均小包装碘盐只有3.87公斤,比南通地区年人均销售小包装碘盐4.54公斤低0.67公斤,只及南通地区年人均销售量的85%。碘盐覆盖率多年来一直徘徊在80%左右,比南通地区其它县(市)碘盐覆盖率平均数98.2%低11.3%,不仅远远低于我省的规定要求,距离国家持续消除碘缺乏危害要求的碘盐覆盖率90%的要求也相距甚远。如何破解碘盐人均销售量和碘盐覆盖率“双低”,拉长如皋盐业短腿,从而构建食盐安全保障体系,保证人民群众吃上合格碘盐,实现持续消除碘缺乏危害目标,成为制约如皋盐业跨越式发展绕不过的一道坎,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一点粗浅体会。一、造成如皋碘盐销售量和覆盖率“双低”的主要因素1、销量因素。我市是一个用盐大市,销盐规模大,多年来各类盐品销售量一直稳定在3.5万吨左右,占南通地区总销售量的四分之一强,其中食盐年销售量为南通地区平均年销售量的3.5倍。用盐单位涉及肠衣加工、畜皮腌制、食品、化工、饲料等行业,尤其是作为全国两大肠衣加工基地之一,年销量近2万吨的肠衣盐对碘盐市场冲销的压力巨大,这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极为罕见,碘盐市场面临六倍于它的其他各类盐品的返销,这是我市碘盐销售量和覆盖率“双低”的主导因素。2、价格因素。我市是国家级贫困县,受传统的能省则省的节俭观念的影响,一般群众面对只及小包装碘盐价格四分之一的大包装非碘精细盐诱惑很难抵挡,由此造成数量庞大的各类非食用盐低价冲销碘盐市场,这是我市碘盐销售量和覆盖率“双低”的关键因素。3、区域因素。我市周边县(市)有泰兴、清江、海安、如东、通州、南通等,因各县(市)盐业主管部门对食盐市场管理力度的不平衡,以及供应品种、价格、规格的不一致,导致我市食盐市场周边环境不容乐观,这是我市碘盐销售量和覆盖率“双低”不可忽视的外在因素。第1页共4页4、认识因素。不少人误认为我市地处东部沿海地区不缺碘,对碘缺乏的危害认识不足,错误地认为祖辈吃大盐、散盐照样长寿,认知水平的落后,碘缺乏危害知识的馈乏,为私盐、假冒碘盐的生存提供了适宜的土壤,这是我市碘盐销售量和覆盖率“双低”不容小噓的内在因素。5、交通因素。我市境内国道、省道、铁路、运河、高速公路穿境而过,给私盐贩子利用汽车、船只、火车等夹带、贩运私盐带来极大的便利,这是我市碘盐销售量和覆盖率“双低”不可轻视的又一因素。二、提高我市碘盐销售量和覆盖率的对策我局作为市政府盐业行政主管部门,承担着维护食盐市场一方稳定,保证食盐专营落到实处,保证人民群众长期食用合格碘盐,持续消除碘缺乏危害,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安定的历史重任,如何趋利避害,活用政策,寻求破解碘盐销售量和覆盖率突破口,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盐业法制素质。在宣传内容上,一方面要宣传碘缺乏危害知识,让群众知晓碘缺乏的危害性,使其内心里自觉抵制私盐;另一方面要宣传国家盐业法规,增强用盐业主的盐业法制意识,使其自觉规范行为,堵住私盐外流渠道。在宣传方式上,既要与电视台、电台等主体传媒搞好不间断的宣传,又要会同相关部门搞好宣传日、宣传周、宣传月集中咨询活动,还要搞好阵地宣传,如自办网站、信息,墙体、车体标语等,扩大宣传覆盖面。通过盐业法规和科学补碘知识宣传,让用盐业主不愿将所用之盐改变用途,让私盐贩子不敢再贩卖私盐,让人民群众不想吃非碘盐,共同创造“依法治盐”的强烈社会氛围。2、加大市场整治力度,全面净化食盐市场。要善于“借东风”,抓住统一执法和联合执法时机,借力发力,以求“四两拔千斤”,当前要认真贯彻国家工商总局等四部门制定的《整顿和规范盐业市场秩序工作方案》,形成全国上下严打各类盐业违法行为的声势;在日常工作中要按照省盐务局部署,扎扎实实抓好每一次专项行动,通过积每一次专项行动之“跬布”达到致盐业市场稳定之“千里”。要建立食盐市场领导协调小第2页共4页组,定期召开会议,分析食盐市场阶段性整治情况,传达最新盐业信息,引起食盐市场领导协调...